参谋官皱起了眉头,这个理论不用讲解,他也知道每个人都有可能。
“阁下不要着急嘛,听我说完,假设每个人都有嫌疑,那么根据他们的身份,这些人大体上可以被分为四类。”
负责勘察的小鬼子笑了笑,竖起了四根手指说道。
“四类?”
参谋官一愣,这个数字听上去,好像少了很多。
“第一类,那些连饭都吃不起的普通百姓;第二类,与我们交战的军队,比如八路军;第三类,虽然不属于正规军队,但也对我们充满敌意的民间武装;第四类,占据山林以抢劫为生的土匪马贼。”
负责勘察的小鬼子一一详细介绍。
“您的意思是,真正的凶手就隐藏在这四类当中?”
参谋官好像明白了一点。
“没错,如果确定了是其中哪一类,调查的范围是不是就缩小了很多?”
负责勘察的小鬼子点点头。
这种方式类似于警察办案时通过划分群体,然后来锁定重点目标的手法。
“是的,那又该如何确定是哪一类呢?”
参谋官有些激动起来,如果真的能这样,那么调查的范围将缩小到四分之一,甚至更多,而调查的方向也更加具有针对性,不仅省时省力,成功性也更高。
“可以先使用排除的方法,筛选掉没有动机和没有能力的种类,比如第一类。”
负责勘察的小鬼子也亢奋起来,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他的专业领域,他自然最有发言权。
“第一类?哦,您是说那些百姓。”
参谋官一愣,回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两人不是一个工种,不同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模式,让他很难代入到对方分析问题的方式。
“对,补给站被劫的物资中,有一部分食物,这是那些吃不起饭的百姓最需要的,他们有动机但不具备抢劫的实力。”
负责勘察的小鬼子很笃定地说道。
有动机却没有实力,参谋官很认真地思考着这句话。
的确,第一类是可以被排除的,他们唯一的嫌疑就是有动机,但其他的条件没有一样是符合的。
凭那些百姓的身手,不可能是被杀士兵的对手,而且他们也不可能把现场处理的那么干净。
最重要的是,被劫物资中,除了有一部分食物外,大部分都是那些百姓不需要的。
比如卡车,百姓要卡车做什么?也不会开,比如燃油,恐怕他们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吧,又重又无用,怎么可能花费力气搬走?
这就排除了一类,范围一下子变小了,参谋官很兴奋,赶紧问道:
“还有哪些可以被排除?”
“第三类!”
负责勘察的小鬼子依旧很自信。
“第三类?”
参谋官再次陷入到回忆中,好一会才想起来指的是民间武装。
可既然被加上了武装两个字,他本能地就想到了战场上的军队。
随军入侵的这大半年来,虽然没有亲自上过战场,但作为参谋官,对于民间武装他还是有所耳闻的。
民间武装是由百姓自发组成的队伍,他们不属于军队的编制,但对小鬼子充满敌意,甚至经常偷袭小鬼子的士兵。
他们有动机,也有实力,为什么会被排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