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沃棱斯克方面,他们派遣外交使团出访阿尔克,此时的人类帝国已经意识到,一个正在崛起的黑暗帝国正在从北方缓缓升起,于是,阿尔克帝国将近卫第三集团军共计两万六千人派遣到斯沃棱斯克境内作战,他们列装了刚刚从矮人国萨列里那里进口来的速射燧发枪,而且还配备了专门的传令班组和魔导师大队。
近卫第三集团军在抵达前线之后,配合斯沃棱斯克河谷方面军,将盘踞在迪尔姆德的阿瓦隆第五方面军赶了出去,全城三万五千人在被解放时只剩下了两千八百多人。
阿瓦隆在占领区开采了大量的矿物,彼时的他们国力异常强盛,国土面积相当于两个阿尔克大小,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原地驻防,就此,第一次阿瓦隆-斯沃棱斯克战役结束,双方在霍顿河两岸保持对峙。
1905年6月21日,阿瓦隆集结五个方面军共计133万余人,强渡霍顿河,向着对面的联军阵地发起了进攻,第二次阿瓦隆-斯沃棱斯克战役打响,虽然只隔了一年之久,但双方的实力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阿尔克方面将兵力增派到了四个集团军共计96万余人,他们清一色装备了已经开始量产的燧发枪,而斯沃棱斯克由于失去了主矿区的缘故,装备依旧停留在第一次战役的水平,反观阿瓦隆,虽然坐拥大量资源,但过度自信导致其没有注重军工的发展,反而是用抢来的钱供上层贵族享乐,在总体实力上,联军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迪尔姆德大屠杀的元凶,阿瓦隆第五方面军,作为进攻的先锋部队,率先对联军的阵地发起了冲击,而和他们交手的是阿尔克近卫第三集团军112师,面对穿着板甲,挥舞着长太刀的精灵骑兵们,燧发枪兵在远距离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待骑兵残部靠近之后,利用事先挖好的反骑兵工事,削减其机动性,然后一举歼灭。
防线的右翼由斯沃棱斯克山地方面军把守,他们的敌人是敌方主力部队阿瓦隆第五、第六方面军,共计56万余人,虽然奋力抵抗,奈何人数差距过大,6月24日下午两点十五分,右翼阵地被攻破了,山地集团军原先12万人在战后仅剩5000余人,伤亡率超过50%。
与此同时,阿尔克境内遭到了小股腐化生物的骚扰,为了安全起见,阿尔克军方命令四个集团军当中的三个撤回阿尔克边境线上防守,仅留下近卫第二集团军作为预备队供斯沃棱斯克使用。
失去了阿尔克帝国的援助后,斯沃棱斯克无力抵挡阿瓦隆的攻势,7月1日,阿尔伯特沦陷,7月26日,海尔姆沦陷,斯沃棱斯克仅剩下菲亚斯塔一座大城市,由于地理位置靠近阿尔克,所以阿瓦隆并没有选择贸然攻击,自此,第二次阿瓦隆-斯沃棱斯克战役结束,经此一战,斯沃棱斯克已名存实亡,政府要员和国王流亡至阿尔克境内,而先前的北斯沃棱斯克王国则正是宣布归属阿瓦隆。
大量的亚人难民涌入阿尔克境内,一部分被列车送往了遥远的影都和萨列里,剩下的一部分则留在了阿尔克,或成为奴隶,或成为佣兵,逐渐融入到人类帝国之中,阿瓦隆国内一片欢腾,然而,国家军队的问题也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在面对阿尔克帝国的燧发枪时,传统的骑兵冲刺步兵跟进战术已经完全失效了,在与112师的交手中,双方的战损比达到了惊人的1:115,但阿瓦隆高层似乎并不引以为然。
这场战斗奠定了接下来五年内阿瓦隆在三国之间的优势地位,而它与阿尔克帝国之间的缓冲带也被不断压缩,最窄的地方只有两千米宽,这也为接下来的阿尔克-阿瓦隆战役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