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中平三年,六月初八未时四刻,火云城的雨终于停了。
“雨停了吗?”太史茗从午憩中醒来,他小声问道,似乎不敢相信雨真的停了。嗅了嗅自己睡前点的鲲鹏香,香气殆尽,旁边并没有人应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晋王府。他起身穿上一件雪蓝色长衫,其上绣着焰云流萤暗纹,淡雅中透出一丝盎然生趣。
他记得这已经是来晋王府的第二十七天了,嗜琴如命的他已经整整二十七天未曾抚琴,只有这一直随身携带的鲲鹏香能让他心绪稍安,而睡前点的正好是他身上带的最后一支了。这种香取材自深海百年大鲸的分泌物,助眠效用极佳,更难的是睡前嗅之且心中默念几遍自己合意的苏醒时间,便可按时苏醒。
二十七天前,五月初十子时初刻,太史茗赶在城门上锁前,从位于“天都”火云城北郊的须臾寺返回城中时,这场雨就如约而至,而且与那个传说中的雨一模一样,正好下了二十七天。
“雨真的停了!雨真的停了!”外面传来几声惊呼,远处晋王府几个下人尖叫着相互传递雨停的消息,平日里规矩森严的晋王府,下人们都噤若寒蝉,此刻他们却因那个传说的应验而恐慌,一时失了分寸。
太史茗想着如果谶言已应,自己应该可以离开晋王府了,但此时他心里还拿不准如何向晋王辞行,也不知道如果那个谶言真的验应了,等待自己的又将是什么。
他整了整衣袖,打开“听雨轩”的房门,这听雨轩是坐落在晋王府东南角客院“江海阁”中的一处居所。江海阁虽是晋王府客院,但也布置的异常精美,假山错落林立,奇花异草点缀其中,比一般世家宅邸更显别致。太史茗抬头望向天空,厚重的乌云渐渐散去,久违的阳光努力穿透云层,照在他的脸上,令他感到一阵陌生的炫目。
他走过一座太湖石堆砌的假山,来到江海阁院落侧面的回廊,回头又看了一眼,从假山的缺口中,正好能看见听雨轩门前对联的上联“夜来听风雨”,他记得下联是“朝去忘功名”。多么讽刺的字眼,他心中不禁感到一阵经常泛起的心灰意冷。
“当年名震天都的太史家,到我这代已经沦落至此吗?”他无奈的苦笑道。自己承蒙祖荫,虽承袭了霄云伯爵位,但相比于父祖,自己在当今朝堂已毫无影响力可言,在那个似乎关联着朝局和太史家族命运的谶言应验之时,自己只能被软禁在这里“听雨”。
他沿着长长的回廊向江海阁外走去,不禁想起,当年自己的祖父太史锦轩跟随太祖高皇帝缔造大虞朝,曾率十万煜凌卫以雷霆之势围困前朝大铭四百年旧都金宁城,仅两日,便逼得前朝思宗姬行墨及其母宣灵太后归降,携文武百官出城百里,以迎太祖王师,那是何等威风。太祖封姬行墨为魏阳公,配双鱼录,保其荣华。因太史锦轩功勋卓著,开国策封大典上,太祖封其为一等镇国霄云公,拜骠骑将军、枢密使,兼督延、梁二州军事,赐金印紫绶,配双鱼录,身后追赠太尉,谥曰武忠,享太庙。
据《虞史》所载:“霄云武忠公锦轩出身微末,随太祖艰难创业凡三十余年,终为天家重臣。因其勇冠三军、电击雷霆、用兵如神、爱兵如子,乃临敌必克、攻城必陷。元贞二十一年,公以七十一岁高龄,披坚执锐、拨乱平难,扫清前朝余孽反叛。而后上疏:‘今乾坤早定,叛军束手,应斩祸首而释其众,以宽仁示天下。’太祖纳之,自此四海臣服,人心思定,方有后世仁中之治。公以勇力助太祖开国,以古稀之躯亲身平叛,以仁心奠仁中盛世之基。盖前不见古人,后岂有来者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