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接通sgw-5320高速旋光仪电源、打开仪器,再用酒精清洗晶体块和棱镜。
在折射仪棱镜上点一滴接触液,直径约为2,使用钠光照明,这样可见油的阴影边界。
苏辰将晶体块最大的台面放入棱镜上,浸油使晶体块和棱镜之间形成良好的光学接触。
身体仰下,眼睛靠近目镜可观察阴影区和明亮区并读数,读数保留小数点第三位
苏辰按顺序转动晶体块360°,又转动晶体块0°、45°、90°进行观察和读数,202242266288,四次读数报出。
显然,这不是翡翠。
将盖革表靠近晶体块依然毫无反应后,苏辰顿时对晶体块失去了所有兴趣,他将目光重新聚集在被切下来的这小块陨石上。
首先是测试成分,苏辰将一块钕磁铁靠近陨石,但是钕磁铁并没有像苏辰预想的那样扑上去,苏辰顿时愣住,心想不是铁?
也不对啊,这外表是氧化铁的颜色啊。
从物质构成来讲,一切物质都是由它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而电子在不停地自转和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
由于它们运动的方向各自不同、杂乱无章,使物质内部的磁效应相互抵消。
因此,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呈现磁性。
但是,在外界的磁场作用下,铁、镍、钴铁磁材料内部本来各自运动的电子,会唰地一下排得整整齐齐。
这时,电子旋转运动产生的磁效应,与外界磁场方向一致,这些物质就呈现出磁性。
而铜、铝、铅等等非铁磁材料中的电子,尽管外加再强的磁场,却好像一群不听话的顽皮孩子,不肯听从“口令“而“整齐列队“,仍然自由自在地在杂乱运动着,所以也就没有磁性。
铁被磁化是因为是有铁的物质结构造成的,铁在受到磁场的作用下,由于铁中磁矩排列时取向趋于一致而呈现出一定的磁性。
而磁铁遇热会失去磁性。
磁和电子是分不开的,运动的电子周围就有磁,这是电磁效应,磁铁烧红后,它内部的分子热得乱窜,破坏了电子运动的方向性,电磁效应互相抵消,整块磁铁就不再显示磁性。
苏辰家把磁铁和磁石完全消失磁性的温度,称为居里温度。
第二次钕磁铁靠近毫无反应后,苏辰急了,他就不信了,把这东西磁化了,还没有磁力
磁化,是指在受磁场的作用下,由于材料中磁矩排列时取向趋于一致而呈现出一定的磁性的现象。
即使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显现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未完待续,标记zlzb-aa1。
第005章预告非磁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