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御驾亲征(1 / 2)

康熙见那么多商人都想开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原来不仅贷款可以增加朝廷税收,充实国库,而那些商人每个季度也要缴纳15%的个人所得税,这样用不了多久,国库就不愁了。

要说康熙为什么如此支持开矿,学过历史的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在公元1世纪由希腊人希罗发明,而以其为原理,在18世纪,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同在18世纪,同为英国人的乔治.史蒂芬森发明了第一辆蒸汽火车。而蒸汽机和蒸汽火车都是在人工开矿时遇到麻烦,而被发明出来的。原来康熙是打算让大清帝国在这个时代就率先进入工业革命。

此时的明郑还是传统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郑经的思想也比不上康熙,毕竟一个古代人的思想哪有现代人先进。

此时郑经手下的大将陈近南见很多台湾人都往清朝统治的大陆跑,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陈近南便上书郑经,希望郑经批准自己登陆与清廷决一死战。

清朝虽然得了天下,但并没有多少能征善战的将领,虽然福建是靖南王“耿精忠”的地盘,但陈近南登陆福建后,手握重兵,驻扎福建的耿精忠并没有抵抗。

原来耿精忠见清廷几次出兵也没能收复台湾,所以这次陈近南反攻大陆,耿精忠并没有出兵,他也不知道战斗的结果,所以他不敢贸然出兵,得罪陈近南。

远在北京城的康熙听到这个消息后,气的咬牙切齿,虽然之前康熙给耿精忠下了十二道诏令,让耿精忠出兵,但耿精忠却一直阳奉阴违,无奈之下的康熙只能亲自御驾亲征,由于此时的康熙还是个孩子,并没有太子,所以康熙临行前只能让孝庄太皇太后监国。

一开始很多八旗贵族根本就不想出征,但他们见年仅9岁的小皇帝都御驾亲征了,他们的自信心又爆棚了,见9岁的孩子都不怕陈近南,他们就误以为陈近南并不厉害,说不定可以借此机会恢复爵位。

康熙要御驾亲征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的,此时很多的百姓都对康熙的政策感恩戴德,毕竟这一套未来世界的政策在近代可以说是非常实用的。

自从满清入关后,八旗子弟就彻底放飞自我,此时距离大清入关还不到五十年,这些人就变成了纨绔子弟,康熙只得带绿营兵前往福建平叛。

很多八旗子弟也想借机恢复昔日的位置,但康熙帝对他们并不放心,所以并没有让他们进入绿营,而是让他们带领八旗骑兵去打头阵。

纨绔的八旗子弟见康熙这是玩真的,虽然此时心里已经打了退堂鼓,想不去,但现在说不去,肯定是要被送上断头台的,这时这些纨绔的八旗子弟才想到还在牢里的鳌拜。

原来大家都知道鳌拜不会反,只是有些盛气凌人罢了,但以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这个时候拿鳌拜当枪使,或许是个好办法。于是就在康熙准备出征事宜的时候,鳌拜的书信被呈到了康熙面前。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