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城北槐树,初见郑秋(1 / 2)

京城北郊

这里虽然位置偏僻,但却是熙熙攘攘,沿街有很多商贩,一些平民百姓都会来这里买东西。

马车停在路边。

秋荷掀开车帘对着苏以沫说道:“小姐,我们到了。”

宁悠然看了苏以沫一眼,又看向马车外热闹的人群,轻声说道:“沫儿,这里人多眼杂,鱼龙混杂,我们如此贸然来这里会不会不妥?”

“放心,没事的。何况我们也只是来打听一下。”苏以沫轻轻拍了拍宁悠然的手安慰道。

“小姐,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若是老爷知道了定会生气的。”宁悠然的丫鬟冬雪小声说道。

“对对对,我家老爷知道了也一定会生气的。”秋荷听着冬雪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赶忙附和道。

东篱大陆对女子的要求并没有很严苛。

从军,入仕,经商,男子做的事情女子几乎都可以做。

据说在东篱高祖时期,先祖公主曾实现了一妻多夫制。但终究是男尊女卑深入人心,这个政策逐渐被废除,不过整体来看,东篱大陆的国法对女子还算友善。

宁悠然看了苏以沫一眼,眼底也有些担忧。

虽然东篱国民风开放,但大部分人的思想还是相对传统保守,认为女子就应该深居后院,管理家事,尽量避免抛头露面。

不过东篱大陆也有传奇女子。

江西富商韩野樱便是一个例子。当然这是后话。

苏以沫走下马车,环顾四周。

城北郊不似城中心那般繁华,简单平凡的建筑,来来往往的人群。但苏以沫很清楚这里将会是京城未来五年内最具发展前途的地方。

记得上一世东篱俊曾说过,郑氏一跃而起,达到了与沈府媲美的水平,同时也将城北郊的经济带动,打破了沈府布庄一家独大的局面,解决了大批百姓的生存问题,可谓是风头正盛,民心所向。虽然东篱俊想过击垮郑氏,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后来就想着拉拢郑氏,但郑氏根本瞧不上东篱俊给的条件。

苏以沫想到此处有些好奇,江南郑氏,究竟是怎样一个家族?

“哎,听说了吗?郑氏的作坊今日免费发放布匹,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领。”

“是真的,昨日就发放了,虽然不是很大,但做件衣服,缝个小被子完全没问题。”

“快去吧,快去吧,一会儿晚了,领不上了。”

……

几位妇人一边说着,一边行色匆匆地向前走着。

“这位夫人,敢问可是去往郑氏作坊?”苏以沫拦住其中一位妇人,轻声问道。

妇人停住脚步,上下打量了苏以沫一番,回道:“这位小姐衣着不凡,想来不是为了领布匹吧!”

苏以沫笑了笑,说道:“只是听说郑氏作坊在寻一些合作伙伴,想着搞些银两,所以便来瞧瞧。”

“哎,这位小姐,您算是来对了,我们这京城北郊,十里八乡,都受过郑老板的恩惠。郑老板心善,体谅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没钱做买卖,所以都是让我们先拿布匹去卖,卖完后只要成本银两,绝不多要一分钱。我家隔壁的王大娘就是靠着这个买卖为他家的傻儿子娶上了媳妇的。”

妇人看了苏以沫一眼,抬手指向不远处的大槐树,说道:“看到那棵歪脖子槐树没?那里便是郑老板的作坊。不与你说了,我得先去瞧瞧了,不过,这位小姐您若是与郑老板合作,定会赚的盆满钵满。”

说完妇人赶忙向前走去。

宁悠然听着妇人的话,半信半疑,看着苏以沫问道:“沫儿,这位郑老板当真如此慷慨大方?自古以来,无奸不商,哪里有他这样做买卖的呢?”

“先去瞧瞧。”苏以沫没有过多解释,一行人向前走去。

这棵槐树,很大,很古老,看上去存在有百年以上了,似乎要四五个成年男性才可以将槐树团团围住。

苏以沫不认识郑秋,关于郑秋她也只是听说。

“郑老板来了。”

“郑老板来了。”

“郑老板来了。”

……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出来。

苏以沫循声望去只见一名风度翩翩的男子,身着乳白色长袍,手上拿着一把折扇,款款走来。虽是粗缯大布裹生涯,却给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

与其说他是一名商人,倒不如说他更像一名诗人。

“他就是郑老板?竟如此年轻,我以为会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宁悠然看着站在人群中的郑秋,有些许不可置信。

苏以沫的眼底也满是诧异。她一直以为郑秋至少得是知命之年,可这英俊潇洒的模样着实无法与那称霸一方的商贾联系在一起。

“各位安静,今日的布匹是新做的,用了今年最新的料子,冰蚕丝,手感丝滑,最适合在这酷热的夏季使用。这是在下赠与大家的礼物,也感谢大家这段日子为郑某的付出。各位辛苦了。请大家排好队,不要急,随管事去大厅领布匹,人人有份,莫要慌张。”郑秋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平静地说道。

待郑秋语毕,方才还一片嘈杂的人群,顷刻间便安静下来,大家有条不紊地去往大厅领取布匹。

苏以沫看着眼前的情景,心底不得不佩服。

能让一方百姓如此听之信之,非常人所为。

秋荷和冬雪面面相觑,有片刻的怔愣。不禁咋舌,暗自想到,这郑老板果真是有手段的。

苏以沫上前两步,俯身微微行礼。

“郑老板,您好,吾乃大将军苏沐清之女苏以沫,想与您谈谈合作。”苏以沫看向郑秋,语气平静地说道。

“哦?!苏小姐,久仰久仰。”郑秋俯身作揖回礼,上下打量着苏以沫。

“不知苏小姐想与郑某谈什么合作呢?”郑秋看着面前的女孩,眼底满是探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