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藏经阁借书(1 / 2)

一夜过去,杨明玉没有想任何事情,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

他的身体太疲惫了,加上心思思虑过重,这一睡便到第二天下午。

太阳已经斜到了西面的半空,已经是下午两三点左右。

他立即从床上跳了下来,然后进行了简单的洗漱。

收拾一番后,便钻进了地下室内。

他铺开纸张,将自己结合华阳真人意见的设想快速地写了下来。

幸好有镜瞳地帮助,即使过去了近两天,之前的记忆仍没有忘记。

很快,一小叠纸张摞了起来,杨明玉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华阳真人批评了外道之术,但是没有否认其作为护道手段的优势。

杨明玉不仅仅想要其作为护道手段,更要其作为自己的“道”,帮助自己修炼。

这个世界的修炼法门万千,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以气为根本。

修士三境,分别是练气,筑基,金丹,讲述的便是炼化“气”的过程和气的形态变化。

修士修炼,本质上是凝练“气”为法力,促进自身的“进化”。

这是杨明玉研究完《上清大洞真经》后,根据后世的概念形成的自身理解。

有了这个理解角度,他再次去思考修炼时,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气”乃修仙之本,吸纳“气”的效率决定修士修炼的快慢,那么想办法加快“气”的吸收即可。

“气”是什么,怎么分类,由什么产生?

首先便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他将问题分解,一步步推导,将问题细化为小问题。

只要根据问题,一个个解决小问题,然后便可以得出终极答案。

“看来只能去藏经阁寻求答案了。”他拿着长长的问题“清单”说道。

然后离开了静居,静居是他给自己木屋起的雅号。

茅山藏经阁位于门派东面,是一栋高三层的楼。

楼呈圆形,形似三层宝塔,塔顶立着一块五雷神火碑,具有防御和避雷的作用。

藏经阁从建派之初便存在,记录了茅山所有道法演变。

多年来,历代门人搜集补充,藏书之丰富,冠绝天下。

门前一白发苍苍的老人慢悠悠地扫着落叶,老道士虽然看着年老,但是胸背挺直,目光内敛。

众弟子从他身旁来来去去,没有人留意他地存在,甚至门派中很少有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到藏经阁扫地的。

杨明玉出来时候以为其是茅山的“扫地森”,多次可以接触,甚至软磨硬泡,发现老道就是普通的道士,俗姓陈,没有丝毫修为。

“见过道长。”他恭敬地行了一礼。

“原来是明玉娃儿,很长时间没有见你了。”老道士停下了扫帚,笑呵呵道。

杨明玉曾是藏经阁常客,也纠缠过他,所以对杨明玉很熟悉。

“道长,弟子有些事情想向您请教。”杨明玉将自己准备好的问题清单递给了老道。

老道在藏经阁服役不知多少年,论对藏经阁书籍的了解,整个茅山没有比得上他的。

老道士笑呵呵地取过了清单,笑呵呵的表情成了思索。

杨明玉接过他的扫帚,然后跟着老道士来到藏经阁大厅一处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