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下山(1 / 2)

天阴沉沉的,黑云笼罩着茅山。

后山,静居,宁静如初。

和外面的萧条不同,这里气候温暖宛若初春。

溪水哗啦啦地流淌,鱼儿逆着水流向上游动。

岸边,青草已经冒出了绿芽。

树林上空的寒风吹来,被一个巨大的光罩挡住。

阵法形成的防护罩将静居以及其周围全部笼罩起来,光罩里自成一片天地。

静居前的岸边,靠近溪水搭着一个木台。

平台上放着一张厚厚的毛毡,杨明玉盘腿坐在毛毡上。

他的双目注视着水流,水流缓缓流动,冲击着河中心的一颗顽石。

水流虽慢,力量微弱,但是生生不息,意志坚定。

顽石坚硬,经过流水的打磨,露出水面的部分光滑,减少水流的冲击。

“哗啦啦”

水花四溅,一个鲫鱼从石头上跳了过去,在空中摆动着尾巴,似乎在炫耀自己的力量。

杨明玉微微一笑,一阵风迎着鲫鱼吹动,恰好阻碍了它前进的趋势,从空中陡然落了下来,跌落在圆石上。

鲫鱼晃着脑袋,似乎不明白为什么落下。

它滑落到水中,然后再次鼓动力量,找机会再次跃起。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着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杨明玉不自觉地念起了《道德经》的话语,冥冥中的明悟用上心头。

自身的道行也在不自觉地提升,丹田中的法力更加凝练,运转更加顺畅。

他忍不住会心一笑,不是为了力量增强,而是为领悟某个道理而开心。

修道至今,他渐渐感悟到修炼和修道的区别。

修炼乃是炼化灵气,凝练法力,筑就道基,铸就金丹,完善自身,追求长生。

修道追求悟道,明道,行道,追求天地自然道理,讲究悟和机缘。

二者区别巨大,但又有联系,其中微妙,以他的道行尚且不能悟透。

杨明玉捏了一把谷糠丢到溪水中,引得鱼儿一阵真抢夺。

“天地如溪流,人又何尝不是这些鱼儿?”

天地资源有限,人或为了争夺资源,或为了财富权力,而引起战争,争斗。

和这鱼儿抢食又有什么不同?

杨明玉忍不住看着灰蒙蒙的天空,光罩外的天空阴沉,黑云后面隐藏着无尽的深渊。

拿起身边的一本书册,书册上写着《上清一气》

华旭真人的奖励传到了茅山,杨明玉利用这次机会在藏经阁选取的茅山顶尖传承。

传说《上清一气》传自仙界,能够修成无上神通上清仙光,万法不沾,无法不破。

根据杨明玉的判断,其没有传说中那么玄乎,但是也是一门顶尖的传承。

《上清一气》既是一门神通,也是一门法器。

修士需要收集清气,利用炼器之法熔炼为上清仙光。

仙光无形无质,聚散无形,可攻可受,很是玄妙。

《上清一气》难以修炼,首先是经文乃是千年前传下,今人难以理解。

更难的是上清气的收集,根据他的推测,只有南北极才可能留存。

好在他有镜瞳,在他的多次试验下,将上清仙光和他的湮灭之力相结合。

意念微动,玉矶子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