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站在牛皮地图前沉思。
秦楚争雄,诸国全都不看好楚国,可谁知道,竟有熊旦横空出世,他,还是个瞎子,如果不瞎……
魏无忌突然有点相信紫金王气兴于楚了,这真的是天道吗?那天道又为何生我魏无忌?!
身畔客卿幕僚皆无言,熊旦竟然能同秦国白起打起了胜负手,实属震动天下,熊旦还每每亲冒箭矢,蒙眼白绫飘处,兵锋所指,虽不能所向披靡,却也能与白起犬牙交错。
白起倒是一直安居当车,从未现于阵前,然智计百出,指挥灵活,是以“智“对上了熊旦的“勇”。
天下皆觉荒谬,楚国偏安一隅,几何曾时勇过?!
姜田已死,鄙追成了魏无忌最倚重的谋士,感叹道:“臣下观此战势,熊旦之“勇”实是为了楚国之士气争雄,为此才亲冒箭矢,听闻他负伤多处而不退,令楚国将士上下一心,奋勇争先,竟然硬生生守住了上庸关,此强秦弱楚之战,臣下看来胜负属实难料了。”
另一个谋士曲前心想你这不是废话嘛!楚国能打成这样,谁又能料到了!说道:“臣下观熊旦与白起之战势交错,竟似彼此都能预知先机一般,白起攻几何,熊旦守几何,熊旦非唯勇,他还有智,此一战,白起未必能拿下上庸关。”
“非也,非也,白起从无败绩,于行伍微末出身,岂是熊旦小儿所能比也……”
“荒谬,熊旦此一阵势,张驰得法,他天生眼盲,如何习得兵书战策,显然是有高人在侧,帮助于他,不若派出刺客,杀了那高人,行弱楚之事……”
“错了,大错特错,行弱楚之事于我魏国有何好处?强秦得上庸关就等于是打开了楚国郢都的西门,照臣下说,太子熊完实属楚国之大罪人,引白起入楚,实是亡楚之兆啊……”
众客卿谋士莫衷一是,议论不休,魏无忌却从中听出关键一句话……太子熊完,亡楚之兆……
魏无忌思忖良久,猛地发出郎朗笑声:“熊旦,你竟是下了好大一局棋。”
众客卿谋士齐齐闭口不言,魏无忌大袖飘飘,说道:“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若秦楚势均力敌,一时不得解脱,五国还能得了口喘息之机,我魏宜作壁上观。”
信陵君一锤定音,其决策竹简于傍晚出现在魏安釐王案几上,魏安釐王听了臣下叙述,手中锥刀刻了个“准”的印记,又问道:“那庚辰少君有何动向?”
“并无动向,只于公子府中与夫子学习,还学刻了几篇无关紧要的文章。”
“竟然能沉得住气?公子可向她求偶?”
“公子未曾,只会经常与庚辰少君一同晚餐,连大摆宴席之事都少了许多。”
“哈!这还不算求偶,又何算求偶,记住,不要打扰到公子,寡人就这么一个亲弟弟。”
臣下称是退下,大王对亲弟弟不放心,实乃常事,看那熊旦之于熊完,楚之内乱,不知何时休了。
上庸关,长林甲中军大营,“叮”的一声,熊旦肩膀处箭头被拔了出来,丢在铜盆里。
铜盆里满是血水,单箭头就有三个,还不算肋下被长戈划开好大一条口子,更有小腿处剑伤淋漓,熊旦就这么让所有将士看着,看他于鲜血中裹伤,又于鲜血中上战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榜样还是个天生贵胄的瞎子。
楚国号称带甲百万,但真正愿意血战拼杀之将士唯公子熊旦之长林甲而已。
长林甲只有十三万,是熊旦毕生心血,他舍不得长林甲,又调不动火冲军,只能奋勇拼杀,以气势如虹压制住秦军,白起图谋直取上庸关的计划算是泡了汤了。
裹伤完毕,公子熊旦再披甲,蒙眼白绫早已经脏污不堪,他登于战车,挥动长戈,他不用剑,因他剑是王者之剑,他还没找到,楚军将士发出震天狂吼,铁甲尘烟,死守上庸关。
上庸关,秦军大营,白起于夏篆车中闭目沉思,听楚军喊声震天,睁开了眼睛。
“采刃,熊旦还没死吗?”
“回大良造,还没死,我秦军将士死伤颇重。”
“哦,先退兵吧,同个亡命之师拼什么拼。”
采刃一愣,失声道:“大良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一退兵,我秦军士气不复存焉。”
“哦,你是觉得熊旦没读过《左传》,还是觉得吾没读过《左传》?”
“采刃不敢。”
“没什么敢不敢的,传令吧,熊旦以他之勇气激荡楚军,终不是长久之计,吾自会胜的。”
秦军退兵三十里,是夜,熊旦于中军大营静坐。
宿七于他身侧瑟瑟拜倒,熊旦紧闭着双眼,淡淡道:“宿七,你再将情况说一遍于吾听。”
宿七直起腰,将庚辰少君自入魏以来大小事宜说了一遍,说到庚辰少君所言,尽量原话复述,直说的口干舌燥,才被熊旦打发了出去,宿七深深拜倒,叩谢公子恩德。
此次刺杀事宜,算是成功了,但庚辰少君陷于魏国,公子没有将他们斩成肉酱,实属是法外开恩。
熊旦又分别传了轸五阿叔,分别听他们说了一遍,再打发了出去。
此等情景已经重复多日,宿七轸五阿叔三人并不关在一处,便算他们在回来路上串供,也经不住如此细细询问,还有魏国公子府中暗哨传出的消息,无不表明庚辰少君自愿居于信陵君府中。
熊旦紧紧握拳:“庚辰,你在怀疑我吗?你怀疑我出卖你,你为什么要怀疑我啊?我出卖你于我又有何好处?你怎么这样糊涂,又或者你不是怀疑我,你就是看上魏无忌了?还有那个什么毕月乌,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庚辰,我都被你搞糊涂了……”
熊旦并不把白起放在心上,他知道,决战的时刻还没到,白起也知道,但奈不住秦昭王严厉摧战,楚军与秦军血肉拼杀,在几度易手上庸关后,楚国据上庸关而议和。
这一战下来,震惊天下,诸国突然发现秦国白起似乎不是不可战胜的!
楚军也一改怯战怕死之气息,甚至在最后几场战斗中,凤羽卫也上了战场,楚国公子熊旦一战成名,楚国异宝,世之无双,终于大放光彩于天下皆知。
白起听了战报,神色依旧淡淡,只说了一句:“只可惜这次我秦军将士白白成了熊旦的磨剑石。”
议和事宜就不是白起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了,白起自请回国闭门思过,秦相魏冉来了,楚国献上庸关以及太子熊完入秦国为质,以求秦国罢兵。
上庸关对于楚国郢都来说极为重要,魏冉与秦昭王商议多时,终于同意了楚国议和,秦国得上庸关,至于太子熊完,就是个添头,楚人恨透了他,认为是他引白起入楚,行亡楚之兆。
魏无忌看着战报久久无语,他所料之事皆准,但他一点都不开心。
太子熊完做出引白起入楚之事,除了秦相魏冉,一定还有熊旦的功劳,此一驱虎吞狼之术,虎狼皆存,只太子熊完入了秦国为质,熊旦未行易储之事,但等同于易储。
太子熊完只求偏安一隅,为保全太子之位,不惜向秦国借兵,此举令他尽失楚人之心,再看公子熊旦,亲冒箭矢,上阵拼杀,力拒白起于上庸关,又在最后时刻中箭晕迷。
楚王为救爱子于两军阵前,迫不得已而行议和之事,此一事,强秦失道,楚国得道,楚国公子熊旦名震天下,秦国大良造白起成了他的磨剑石,熊旦,你好手段。
魏无忌负手于室内疾走,现在看,楚国是失了上庸关,但楚国为此上下一心,以收复上庸关为国之重任,以熊旦之能,必能收复失地,就如同三年前,楚国无声无息就收复了黔中郡,那是司马错费尽千辛万苦打下的蜀中腹地,为求楚国腹背受敌,却在三年前功亏一篑。
这一定就是公子熊旦的手段,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如果不是这次庚辰少君陷于魏国,熊旦为求威摄五国,他还不一定肯出场呢!听闻景阳一直跟着他,正好能让他隐身其后。
魏无忌心潮澎湃,就如同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魏公子并不喜欢打仗,他所求不过是立于不败之地,他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恭送庚辰少君归楚,同时接受熊旦之前提出的联姻合纵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