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在满怀欣喜地期待故事的发展与结局,却不知道现实里的那个人,已经死了。
而所谓的结局,从一开始便已不复存在。
告辞常九爷与沉迷看书的行秋后,她们并未直接离去。
从时间之海的窥探中苏醒,瓦沙克感觉到策划满满的恶意。
这刀...还挺长,挺锋利。
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荧。
纵然是吃惯刀子的荧,也是破了防。
“莎莎小姐,快用你那无敌的织命能力想想办法啊!”
她的心就像闯入的小兔,砰砰跳个不停。
她竟有些手足无措起来,脑里一片混沌,怀揣不安的心情静静等待着瓦沙克的回答。
“这...纺织命运的能力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
瓦沙克有些为难,虽然她也不想让荧失望,但事实的确如此。
“不能像铜雀那样,重塑一个躯壳吗?”
虽然荧自己能料想到这个问题的回答,但她还是抱着侥幸想要问一下。
无用的期待只会将人拖入深渊,瓦沙克苦笑着决定实话实说:
“铜雀身为夜叉,魂魄强度本就远超常人,所以我才放心那样...
可小九九只是个人类小女孩,如今还成了孤魂野鬼,她承受不了...一失败可就魂飞魄散了。”
“她已经死了一次,还要让她再死一次吗...这不是我们能替她决定的。”
听罢,荧感受到莫名的沮丧和挫败感,就像自己独自一人行走在阴湿而嘲哳的雨中,有种蓦然落泪的冲动。
但她明白,这是无可奈何的,就像花会凋零,树木会枯萎。
瓦沙克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眼前的一幕仿佛与记忆深处的某个场景重叠。
“所以,我才不喜欢刀子啊...我不想让荧难过。”
长叹了一声,静默的气氛笼罩了二人,噬啮着她们的神经。
但沉默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总得有人需要发出声音。
“那个...”
“那个...”
几乎是同时,她们一齐打破了沉默。
有些尴尬,接着又是无声,但这份沉默没有持续太久。
“你先说。”
“你先说吧。”
然后又同时抢嘴一般,连尾声的音色都融合在了一起,交织。
“啊这...”
“...”
最终,在瓦沙克的一再推辞下还是荧先发了言:
“我们让他们见一面吧,这...我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苦苦等待的对方,如今已阴阳两隔。”
“在下决定之前,我们不妨先去问问一个人吧。刚才我观测到,有个人似乎很特殊,她或许知道常九爷的很多事情。”
“谁?”
“轻策庄的管事,若心奶奶。”
目的地是轻策庄招待用的大堂,离常九爷家并不远,从木梯下来再往前走几步路就到了。
这大堂璃月古韵十足,如亭子一样做成了虚外实内,有柱无墙。
堂前镇守着两尊龙头石像,周围还有竹林、假山、小池...倒是个好去处。
她们要找的人在厅中漫无目的地来回踱步,像是在等什么人,又像是在散心。
若心奶奶驼着背,双手交叉置于背后,满头灰白的鹤发很是显眼,那是岁月的痕迹。
看着若心奶奶那漫步的姿态,她自己是不着急,但却让人有些焦急起来。
她身后那一块绘有绝云间山峦的高大硬木座屏[绝云晨雾]很是显眼,几乎成了背景板。
“啊,欢迎来到轻策庄。”
若心奶奶眯了眯老花眼想要看清楚来客,脸上挤出了更多皱纹。
她是轻策庄的管事,在村庄里德高望重,“奶奶”并非是实际的辈分,而是对她的一种尊称。
虽然她不是村长,却一直在做村长的事,于是大家都称呼她为村长。
荧脸上露出尽量显得友善的笑意:
“若心婆婆,我们想打听一下有关常九爷的事。”
若心奶奶岁数大了,有些耳背,花了一会才听清荧说的到底是什么:
“啊?啊...你是说小常那孩子吧?”
瓦沙克点了点头:
“是的,能告诉我们关于他的一些事吗?”
若心奶奶兴许是年纪大了,缺个人聊天陪伴,一时半会也没想起要问对方为何对常九爷感兴趣,只是哀叹了一口气:
“啊,那娃子嘞,就是执拗,不听。当初的年轻人都去了更热闹的外地或璃月港,就他留了下来。”
“他还说...要等一个人。”
说着说着,若心奶奶像是迟钝的反射弧反应了过来,神色紧张地问:
“怎么了?他犯事了?不...不可能。他是个好孩子,我们轻策庄的老人家都知道,他是不会做坏事的。”
瓦沙克急忙摆摆手:“不,您误会了,我们就是打听点事。”
“唉...”
若心奶奶这才放心,眉头舒展了些。
“最近几天日子里不时会有长得很凶的大汉去找他,我还以为你们也是来找他麻烦的呢。”
荧不觉失笑:
“放心吧,婆婆。这事啊,已经被我们解决了。那伙人强买强卖,那就以己之道还治其身。”
“你们帮小常解决了麻烦?那真是太好了,太谢谢你们了。”
若心奶奶神色较于刚刚更放松了些,面色也流露出些许感激,甚至握紧了荧的手。
看来,若心奶奶是真的很关心常九爷呢...
她连忙招呼荧和瓦沙克在大堂中央的松木靠背茶椅上并排坐下,自己也坐下继续讲常九爷小时候的事。
大堂中央有四把松木靠背茶椅,如今只空了一把。
看着空的那张茶椅,荧不禁想起了派蒙...算了,还是等事情结束后再接回来,就让派蒙多陪陪甘雨吧。
而顺着瓦沙克所坐那把的朝向,还能看到远处的瀑布,水势很急...急流。
若心奶奶开口道:
“唉,他这孩子也不知道惹上了什么麻烦。”
“小常的情况我们一直都看在眼里,平时咱们村里人会送些稻米和豆腐过去,他推辞一番然后也就接受了,平时还会帮我们村里做些农活什么的。”
“我们都知道的,小常这人啊,人穷志不短,这一身读书人臭毛病也不知道哪学的,就是嘴硬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