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刘春的剑就要刺中王然的喉咙,刘木兰从王然的身后窜了出来,一剑挑开了刘春的进攻。
刘春惊讶的同时,再次攻向王然,刘木兰挡在王然的面前,与刘春缠斗。
见刘木兰又救了自己一命,王然心中说不出的滋味。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刘木兰的武艺,竟如此高超。
一番打斗下来,刘春节节败退,刘木兰的剑势迅猛,压的刘春喘不过气。
刘春见不敌刘木兰,心知再打下去,死路一条,于是弃战而逃。
没走几步,只听“嗖!”的一声,一道利箭贯穿了他的身体,刘春不甘的倒在地上。
放箭之人,正是王然。
“这次多亏了你又救了我。”
王然冲刘木兰感谢道。
“那你要怎么报答我?”
刘木兰问道。
“以身相许?”
王然压低声音道。
“滚!”
刘木兰脸色通红道。
“降者不杀!”
钟鸣命士卒对唐军喊话,镇西军胜券在握,下蔡城破已成定局,他不愿多造杀戮。
“我们投降!”
无数唐军将士弃械投降。
唐侠见大势已去,而自己最得力的干将刘春也死了,心知自己归顺胡魏,触怒梁廷,必死无疑。
于是他在城头高呼一声:“老子是淮南王!宁死不降!这狗日的梁国,早晚完蛋!”
说罢,他从城头一跃而下,摔得稀巴烂。
钟鸣命人将唐侠的尸首捡起,送到菜市口,哪怕他已经死了,但还是要将其斩首,以此警示民众。
至此,席卷大半个淮西的匪患之乱被终结。
在各府各县,虽仍有小股匪贼,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但都不成气候。
钟鸣平定了唐侠,还没来得及休整,蓼城就传来了急报。
魏国为了夺回蓼城,出动了十万大军,现正朝蓼城开拔。
而大梁朝廷至今没有对蓼城做出是弃是守的决定,钟鸣只能先领兵赶往蓼城。
出发前,钟鸣与王然商议道:“你说朝廷会怎么处置蓼城?”
王然思索道:“蓼城于朝廷而言,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钟鸣叹气道:“若是轻易放弃,就会尽失北方人心,日后北伐,那还会有人箪食壶浆,迎接我们?”
“对于胡魏而言,蓼城在他们的治下已经四十年,已经属于他们国土的一部分,若是不能夺回,就是有辱国体!”
“这一仗,怕是难打了!”
王然回去收拾东西,见刘木兰已经背上了行囊,打算离开。
霍胜在一旁不解道:“刘木兄,到底何事,要急着离开?”
刘木兰对霍胜道:“多谢霍将军上次的相救之恩,只是我去意已决,你不必挽留,山高路远,我们后会有期!”
见王然回来,刘木兰抱拳道:“将军,我们……”
不等刘木兰说完,王然卸下刘木兰的行囊:“你又救了我一命,我若是再赶你走,还算是人吗,以后你就做我的侍卫长,负责我的人身安全如何?”
霍胜听明白了意思,诧异道:“然哥,你为何要赶刘木兄走啊!”
王然道:“我俩的事,你别多管!”
霍胜委屈了:……
刘木兰道:“将军可是想明白了?不怕我给你带来麻烦?”
王然笑道:“不怕,你就安心留下吧,以后你若是想离开,只要说一声,我不会阻拦。”
“好,多谢将军了!”
刘木兰道。
王然留下刘木兰,也是存有私心,他身边的这些人,就属刘木兰武艺高强,而且心细。
让她做侍卫长,自己的安全至少有了层保障。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行夜司,这些人无孔不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刺他一刀。
此次魏国的统帅,名叫宇文玄,人称宇文氏之虎。
十二岁从军,如今二十五岁,已经是名震天下的胡魏大将。
是宇文纬最器重的大将之一,多次率军平定国内的动乱,曾与三皇子在盱眙交锋,令三皇子吃了不少的苦头。
钟鸣率领大军风尘仆仆的抵达蓼城,映入眼帘的就是漫山遍野的白帐,宇文玄将大营就安在蓼城外,并且没有丝毫的防御措施。
这一幕看的钟鸣频频皱眉,他有点捉摸不透宇文玄的心思。
如此肆无忌惮的扎营,毫无章法可言,宇文玄就不怕被袭营?
钟鸣没有率军入城,而是选择在城外扎营,垒筑土墙,与蓼城互为犄角之势,抵抗宇文玄。
一连好几天,宇文玄都没有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