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藩王离京,本来宣告的是尘埃落定。
但是,朱雄英改变了其中燕王和晋王被刺身亡的命运。
或许正是因此,那不幸的命运好死不死的,转移到了他们父亲的身上?
首先,自己绝对不可能让老爷子重病的。
其次,更不会让已经平静下来的朝局,再度走向激荡的场面。
但目前来看,除了不祥的预兆和推演结果之外,自己尚且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个时候,朱雄英想到了郑和。
他回到武英殿内,对朱元璋说道:
“皇爷爷,孙儿想保举一人入宫做太监,可有空缺?”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
“目前宫中还可设一名内官监太监,你想要保举谁?”
内官监,太监。
也就是协助皇帝管理宫人的太监,但除此之外,内官监还有管理国库……建设……甚至婚礼、丧葬诸事的职责,可谓是极其重要的角色。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些事情一向由他独断,又有马皇后在身后相助,所以便将这职位一直空住。
现在朱雄英一问他便提及此事,显然也是要进一步延伸朱雄英在朝中的根系。
只是,若是没有资格做这内官监太监的人,朱元璋亦不会答应。
朱雄英道:“此人名叫郑和。”
朱元璋道:“咱从未听及此人,虽然有你举荐,但还是需要做一番考察。”
“是。”
“哎……”朱元璋突然叹了一口气。
“皇爷爷?”朱雄英立刻敏感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可有什么不适吗?”
“故元势力叛变,北境又不太平……”朱元璋深沉道:“咱是在为如何处理边境的事情头疼啊,乖孙,你有什么看法?”
朱雄英拱手道:“兵者云: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故元势力降而后叛,并非要暴动反抗,只是为了借此行动争取更大的利益……”
“据孙儿估计,他们现在还不敢轻举妄动,只要稍加敲打,便能起到震慑他们的作用。”
朱元璋沉吟道:“咱想要听听,你认为该如何震慑他们?”
朱雄英的答复很简单,他说:“屯田。”
“嗯……”朱元璋点点头道:“要派谁去?”
朱雄英暗想如今除了武将以蓝玉带头造势,昨日锦衣卫上报,称蓝玉因为自己成为皇太孙而宴请百官,以此彰显自己高人一等,若是再多用武将,则更加倚重于他……
这样下去,蓝玉只有变本加厉。
“不用武将?”朱雄英道。
朱元璋道:“不用。”
“既然如此,便只有封王了。”
“好,就这么办。”
……
次日,殿试放榜。
奉天殿,状元许观领衔,榜眼、探花随后,领一干进士入朝。
朱元璋宣殿试前三直接入朝面圣!
然而,进入朝堂的只有两人。
许观、吴言信。
朱元璋眉头一皱,问道:“怎么还少一个?”
文武官员顿时陷入沉默。
见无人知道,朱元璋自顾自讪笑一声,也不予追究,转而问二人道:“你两自报姓名,让咱认识认识。”
一股庞大的压力,顿时压到下方两人的头上。
此刻下面两人才知道,站在天子脚下,究竟是什么感觉!
而且,他们还是站在开国大帝的脚下!
许观头皮发麻间,却忽然感到精神振奋,逐渐到了宁静的状态。
原来,是朱雄英向他投去了目光。
许观暗暗在心中感激一番,接着说道:
“禀陛下,卑职许观。”
吴言信有样学样道:“禀陛下,卑职吴言信。”
“嗯……看来是咱钦点的榜眼没有出现……呵,他该不会在家睡大觉吧?”
朝中群臣不由得笑了起来。
“罢了!”朱元璋向群臣展露了自己的宽宏大量,道:“我也不追究,就取消今年的榜眼……”
“然后许观……抬起头来,让咱看看连中三元的奇才长什么样。”
“遵命。”许观抬起头。
此时的许观,虽然还是经过历练的沧桑面孔,可是他的眼中有光,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朱元璋甚是喜欢,道:“好!怪不得咱皇太孙如此抬举你!”
此话一出,朝臣便皆知道传言所说一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