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府衙门。
朱元璋坐在大堂之上,眼神冷漠地看着下面躬身行礼的杭州知府蔡温。
朱雄英就坐在他的身旁,也盯着蔡温。
蔡知府此时已经快到了极限,额头上、脖子上不断地有汗珠渗出。
但皇帝没让他起身。
他就只能弓着背、拱着手,等皇帝发话。
就在刚刚。
朱元璋听孙儿说那白衣男子可能是吴衡之后。
越想越气。
“咱刚给杭州衙门送来的人,他知府就敢放了?”
“咱必须去找他问问看!”
于是。
朱元璋就带着大队人马,来找蔡知府的茬了。
要说这蔡知府,也着实倒霉。
因为早就和丁斌达成了交易,按照丁斌的要求,只要有机会,就得放了吴衡等书生。
之前,听到皇帝不想管这件事了,还以为他就真的不管了,觉得自己就算放了吴衡也没事。
君无戏言嘛。
皇帝总不可能盯着一个人不放吧?
谁知。
这朱皇帝还就盯着一个人不放了。
刚放了吴衡没多久,就被皇帝找上门来了。
衙门内。
老朱盯着杭州知府,冷声道:
“蔡温,给朕解释一下。”
“朕交给你的人,为何单单放走了吴衡?”
蔡知府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理由,连忙拱手道:
“回陛下……”
“这个吴衡……乃是杭州有名的士子,虽出身贫寒,但写得一手好文章,微臣是看这件事与他关系不大,便暂时将他放出了。”
“此人口舌极为厉害,擅长鼓动一众书生,臣怕……”
“若是一直扣押着他,恐寒了杭州士子们的心呐!”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是吗?”
“吴衡还能写的一手好文章?”
“他写过什么文章,拿来给朕看看?”
蔡温低头道:
“微臣手上并无此人文章……微臣只是看过……”
“看过?”朱元璋眉毛一挑,继续问道,“那行,你看过他的文章,那就跟朕复述一遍,让朕听听他的文采到底如何。”
蔡知府这下傻眼了。
本就是临时找的理由,他哪知道吴衡写过什么文章?
而且吴衡此人出了名的不学无术,就算写过东西,那也难登大雅之堂,根本不可能给皇帝一个交代。
蔡温的额头上,汗珠流得更多了。
还好。
就在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之时。
只见一身穿锦衣,身姿挺拔的护卫走了进来,对朱元璋一抱拳,道:
“启禀陛下。”
“微臣将事情打探清楚了。”
来者正是去跟踪吴衡的何礼。
朱元璋点了点头,暂时将注意力从蔡温身上转移了过来,对何礼道:
“好,过来说。”
何礼得了旨意,来到朱元璋的身边,小声地将整个经过说给朱元璋听了。
至于吴衡所说过的话,更是字字不落,全都复述了一遍。
朱雄英由于离得够近,也听了个七七八八。
听完何礼的复述。
朱元璋额头青筋凸起,彻底怒了。
他伸出巴掌,狠狠地往桌上一拍,怒道:
“反了他了?”
“取士之道,岂是他一介草民能决定的?!”
“大言不惭,如此猖狂……还考功名就是为了当官捞钱?实乃大逆不道!”
这回老朱是真的气到了。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想要重开科举的想法,竟然会便宜到这种人。
下面的蔡知府察言观色,又听到朱元璋所说,当即明白了事情的大概。
就在这之前。
丁斌曾经找到他,说过,若是有支持科举的书生得罪了皇帝,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添油加醋。
而韩国公也来过意思相近的书信……
一定要让朱皇帝,厌恶这些等待科举制重开的士子!
于是。
蔡温壮着胆,道:
“启禀陛下!”
“这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学子的确都是如此。”
“他们每日翘首以盼朝廷重开科举,为的就是一步登天,当官捞钱……”
“微臣也曾警告劝诫过他们……”
“但是他们根本就不会将微臣的这些话放在耳中……若取消察举,那微臣根本影响不到他们的仕途,所以他们根本不在意。”
“最近有重开科举的消息放出,这些人更是肆无忌惮,惹得百姓哀声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