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字绣情结
儿子学校下学期准备成立多个社团,有金话筒、舞动天使、快乐绘本屋、读书吧、小记者、快乐足球等十余个。周二下午,老师免费指导。我让儿子自己选择。
他选择了“十字绣”。我以为他会选择科技类或绘画类的,至不济也是运动类的。太出乎意料了。
我说:“女生才会喜欢十字绣,你一个男生选这个,不怕别人笑话吗?”
他说:“管他呢,我就是想学十字绣。我看见过别人绣,很漂亮,我也想学。”
爸爸也有同样不解,也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女生的爱好?”
儿子急眼了:“凭什么女生能绣,我就不能绣?”
我赶紧制止了爸爸:“学就学吧,学了十字绣也不会变成女人。”
其实想来,儿子的十字绣情结并始自今日。好几年前,他就想学习十字绣。我在杂货店给他买了个最小最便宜的十字绣,但我自己对这门手艺一无所知,连如何下针都不知道,没法指导,后来不了了之。现在,机缘巧合,竟然有老师指导,让他去学吧,也算了却一桩心愿。
我这样鼓励他:“学吧,学完之后你的小手就更灵活了。”
儿子憧憬着:“我要把十字绣挂在墙上,这样就不会有这么大片空白了。”
2、双排牙
儿子一口牙,贼难看。上排有颗牙齿完全脱离了集体,俗称“双排牙”,下排也不整齐。我曾和他讨论要不要矫治。
我:“牙齿这么难看,会不会影响你的自信?可能会影响交女朋友哦。”
儿子:“我很自信,牙齿不影响我。爸爸牙齿那么难看不也找到老婆吗”
好吧,此事暂且不提,等他将来自己决定。我会慢慢告诉他:矫正牙齿与否,取决于自己是否在乎周围人的看法。如果不在乎,它就不是问题。
我们都活在别人的看法里,越在意越会失去自我。
3、我发现
我发现,儿子喜欢的课外读物,大多是外国人写的。贝尔的《荒野求生》系列、西顿的动物小说系列、凡尔纳系列等,最近又迷上了杜利特系列。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只知道一个王一梅,还是因为她去年曾去他们学校签名售书。应该不是偶然吧?
4、我又发现
我又发现,很多孩子都这样:一个人很听话,两个人胆子大,三个人就可以无法无天。儿子就是这样。
他单独和我相处,几乎百依百顺;有外人在场,我的话就打折扣;如果人很多,我的话就成了耳旁风。气得我牙根儿痒,又不好当众发作,压低声音在他耳边说:“等着,人走了收拾你!”他看我咬牙切齿恶狠狠的眼神,会收敛稍许。
5、琴棋书画
“妈妈,下棋,画画,弹琴,还有书法,是不是很重要?”
“是啊,对中国人来说,琴棋书画表现了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我会弹一点琴,会下五子棋和象棋,爱看书而且写字很好,我还会画画。”儿子颇为自豪地说。他的意思是,他已经琴棋书画都具备了。
我不由得大笑,爸爸也忍不住笑。所谓会弹一点琴,不过是在小贝贝家摸过两次钢琴,在超市摸过几次电子琴,会弹“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象棋会走几招,一直都是阿驰的手下败将。见过不谦虚的,没见过这么不谦虚的。
6、如果没有图书馆
这学期养成习惯,每周末去一次图书馆。帮儿子办了两张卡,每张卡可以借四本。进了图书馆大厅,我俩就各奔东西:他去少儿借阅室,我去其他借阅室。两张卡的密码他都知道,还书借书独立完成。
他感慨:“如果没有图书馆,生活该多么无聊啊。”我窃喜,洗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