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花魁(2 / 2)

一时间整个公堂哑口无言,连奉方家命行事的堂官都只能为难地看向旁听的方家人。

方家人之前不是没有怀疑过,甚至可以说是巴不得不是,只是生父很确定儿子就是自己的,方家人才如此深信不疑。

最后,为了判断孩子是不是生父的,不得不上演了一出滴血认亲。

花魁母亲有些慌,江湖女子陪着花魁母亲上公堂,只叫她尽管放心去验,结果一验,孩子与生父血液果然相融。

方家人当场志满意得,就要趾高气扬地从花魁母亲怀里拿回孩子。

花魁母亲正着急,江湖女子喊了声慢,随手从围观的老百姓中请出一个其貌不扬的衰毛老头,给他一锭银子,让他也往碗中滴血,老头高高兴兴地滴了血,那血逐渐与碗中父子的血相融,江湖女子对着在场所有惊诧得合不拢嘴的人说,淡淡说:“可见是祖孙三代。不知方家何时将这位老爷子请回去认祖归宗?”

衰毛老头很是尴尬:“俺赵老汉这辈子活到现在,连媳妇都没钱讨,还是条老光棍哩,这就有儿孙啦?”

自是哄堂大笑一番。堂官赶紧叫了肃静,指斥江湖女子胡闹。

江湖女子只道:“如果堂官大人也想认回失散的亲人,也可以下来滴血一试。保管能在在场的这么多人中,找回大人您血缘的父亲、兄弟,和儿子。在场的要是不够,还可以去大街上找,几十上百个,还是容易找到的。”

于此,此番对簿公堂于方家不欢而散,因为方家没有办法证明花魁母亲生的孩子是方家的孩子,而花魁母亲却是孩子确凿的生身母亲,只要花魁母亲认定孩子与方家没有关系,方家没有任何立场能将孩子夺走。方家放弃了这个孩子。

孩子因此得以从小与花魁母亲在小院子中生活长大。

但是,方家放弃了孩子,生父却没有,作为当事人,他自己知道得很清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毕竟他年少时也与花魁母亲有过一段恩爱的时光,难听一点说,的确是他负了她,但是,他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就在那样的陋巷长大。

但方家已经不肯帮他,知道他不时私下去骚扰花魁母子俩,还严令禁止,毕竟方家绝不想再在他这样一个本是出身庶子的子孙身上丢脸了,他还没为方家考取官名呢。

生父咬着牙要争一口气,考官考了三次,九年过去,才总算考到了一个小小的官名。

而这时候,花魁母亲的儿子已经在着手开始报名考官大试的童子试了,生父当了官找上门,被花魁母亲奚落:“你这官考得,要是再晚两年,我儿子说不定与你同科出身了。”

生父却拿儿子也要报名童子试为要挟,要是不将孩子认回方家,就不给孩子报名资格。

花魁母亲做了很多努力,耽搁了一年的时间,也没能在生父的伸手阻拦下,将孩子的名报下来。

花魁母亲为了孩子的前程,背着孩子哭了一夜,第二天,振作起精神将孩子送到了方家,孩子从此与花魁母亲没有关系,得了个新名,叫方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