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面都有一些不充足的地方,因而我也从不觉得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成功。可以说,他只不过是运气不错,才做到了这个地步。
毕竟,他的兵力并不充沛,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安排军队。而且他对于宫里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熟悉。
而且,即便是他目前所带领的这么一些不太多的人中,也缺乏一些乘胜追击的战略意识。
否则,我也不会那么轻易地就逃脱了。事实上,我虽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但是处理掉我肯定对于他们的局面更有利。
况且,我知道在他们的计划中是有我的,可是却由于他们本身一些行为上的舒服,让我逃脱了。
还有便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以李重俊为首的他们选错了策略。如果是我的话,自然会选择擒贼先擒王。
也就是说,我会想办法先处理掉像李显这样的大人物。虽然说武三思和武崇训也值得除掉,但是他们父子俩其实影响不了政变的成败。
然而,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我和李显等人汇合之后,李重俊的未来结局其实也已经谱写好了。
而失败之后,反正终归也是一死,没有任何的区别和意义。因而不论我究竟说了些什么,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主要是,李重俊处理了二武父子,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被放过。不论是李显还是武家那一派的大臣,肯定会处置李重俊,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听过我的话之后,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于是便带着我和刚入宫的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李重俊的人马。
同时,命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但是,这还是只是守势的一方面,也是我最直观目睹的一面。
同时,李显手下的军队,同时也在攻击身为皇太子的李重俊,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而李显的军队,非常懂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不一会儿,便传来消息,太子兵败被杀。李重俊,就这么死了。确实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李重俊已死,那些乌合之众自然也就溃不成军。很快,这一场颇为荒唐的政变,也就走向了尾声。
而这次事件,实际上造成了颇为严重的影响。太子逼宫,这不论在哪一个朝代都是不折不扣的大事。
不过,坦率而言,如果李重俊成功了,这就是一件连当事人都不能有所提及的小事情了。
但是,他失败了,成王败寇,即便他先前还是不可一世的皇太子殿下,在政变失败之后,他就只能是个乱臣贼子。
等到再上朝的时候,大臣们也嘴上不饶人,对李重俊都是骂骂咧咧的。可以说,各种难听的话,他们都用上了。
在此之前,他们可从来不敢这么说皇太子的坏话。也是因为人走茶凉,大臣们清楚,太子彻底失势了。
不过,哪怕是在之前,他们对李重俊也没有太好。他们不过是把李重俊当成了阻碍安乐公主的一个绊脚石而已。
我也清楚,大臣们对李重俊的评价一直都只是一般般。只是为了利用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