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为重要的应该就是关于那些大臣的封赏了,尤其是那五位。他们在政变中贡献最多,理论上确实也应当收获越大。
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合称为“五王”,所以,神龙政变又被称为“五王政变”。
然而,我也是真心觉得,这个位置给高了。毕竟,已经很多年不再出过异性王。
再者,他们虽然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可也远远不曾达到异性王应该有的水准。
在我的理解里,异性王,起码也得是足以动摇王朝的存在,再怎么不济至少需要称霸一方。
不过,异性王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个非常危险的角色。因为,此等身份和地位,也注定会被帝王忌惮。
可是,我也清楚,即便提出质疑,也不应该是由我来提出质疑。他们现在也算是跟我一边的人,我没必要多此一举。
反正,这也是他们这些人,自己选择的路,怪不了任何其他人。只希望,他们不要太过后悔。
不过,我内心的想法是,或许,李显而今便已经想清楚了,他并不打算长久地让五王成为现实状况。
因为不会长久,现在才敢让他们身居高位。只是,我可以确定的是,五王中现在应该有几个人,已经被这份奖赏冲昏了头脑。
这也不怪他们,在一个时代,都难出几个像这样的异性王。更何况,一次性出了五个,他们的权势也是到达了一个顶峰。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便开始指手画脚了起来,对很多事情都抱有一个要插手的打算。
朝堂上一些琐事他们管一管也就罢了,毕竟这是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他们非常习惯,也足够擅长。
而且,即使他们的口吻中带着趾高气昂,李显接受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毕竟,他的习惯便是如此,他会尽可能地接受所有人的建议。
可问题是,他们不应该在皇族那些事上插手。就比如说关于李旦、太平公主和韦氏的封赏上,他们插手实在是太多了。
关于李旦,大臣们觉得李旦基本上没做什么,只是到了最后关头突然出手,充其量只是一个抢功劳的存在。
更何况,他们还有好几个暗戳戳地指李旦的存在必然会威胁到李显的地位。然李显其实并没有那么在乎。
至于太平公主,朝臣们觉得二张兄弟的事情很容易解决。而且太平公主并没有真的杀了二张兄弟,反而二张是由五王解决的。
很显然,他们忽略了,李显一直以来,就很宠着他的弟弟妹妹。他怎么可能会亏待他们?
而且我也不乐意了。我的封赏我都没有那么在意,可是太平公主,可不是他们可以轻易对待的人。
还有韦氏的问题,他们居然也敢轻易地提及。居然有人说不要给韦氏皇后的位置,因为现在正宫无子。
我也真是感慨,而今官场上的这些人,还真是参差不齐得很。
即便是实话又如何,这种话,可不能摆在明面上说。更何况,韦氏也并不是真的无子,只是孩子死了,这两者,可是截然不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