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更为讽刺的是,那些掌握军队的大家族里,并不一定谁都能打仗。会打仗的不能打仗,能打仗的却不会打仗。
可惜,这个制度到最后,也只不过是归于科举制度的一个部分,并没有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这可能也是因为,武则天当初尚且有大大扩大科举的范围,而武举的范围一直以来都没有那么大。
再加上,唐之后经历了那么乱的五代十国,偏安一隅的宋朝又重文轻武。武举并不那么幸运。
后来,人们都不那么重视武举在科举这一整个科目里发挥的作用。哪怕到了之后,科举增加了那么多的科目,重要的也就只有那么几门,确实还是少了一些。
再后来,科举又逐渐地变得僵化,发挥不了那么多的作用了。不过,这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也是后世的事情了。
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好像也已经是武则天最后一项功绩了。她作为一代帝王,最后对这个王朝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此之后,她也就再也没能拿出非常好的政策了。虽然,我也不能对她要求太高了。
可是,让我有些悲凉之感。她强悍了那么一生,最终还是要老要死的。
我喜欢过她,羡慕过她,嫉妒过她,也怨过她,恨过她,想打败过她。到了而今,却反而释然了。
她其实,这也是为后来的皇帝铺路。也许,她对于自己的孩子们没什么感情,可她对这个王朝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
只是,她从不对人言说过,可是我知道,武则天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她是爱权力,可是她也一样承担起来守护这片疆土的责任。
而这个时候,我也做出了最终决断。不论是对武则天,还是对这整个王朝。管她是李唐还是武周,她也一样是我的王朝。
我渴望实现的,不仅仅是我上官婉儿个人的结局,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安排。
谈妥了几乎所有的条件,我答应了亲李派的要求,我答应与李显合作,在不违背一切前提和原则的基础上。
只不过,我对李显的那种厌恶,我都懒得藏。也没必要藏,反正我答应了会帮他,帮是帮,但态度依旧。
不过,亲李派的大臣都觉得我是恨铁不成钢。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让他们产生了如此错觉,可既然他们都这么觉得了我也不反驳什么。
于是,我也就顺势给李显布置了不少政事。他们可能觉得那些很重要,可实际上,只是因为这些太过于繁琐,我不愿意处理了。
不过,对于李显来说,这也确实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他也应该感谢我才是。
毕竟,他们那些人,没人会真这么逼他。不过,我会,我真的会逼他。我非常清楚这个皇位的不容易。
如果现在就让他这么登上皇位,之后指不定还需要我来帮助他处理政务。我可不想做这种事情。
再加上,我手里的权力已经够多了,也应该一点点放权了。不仅如此,我也想清理一下我明面上拥有的这些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