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也知道我对上官家没有那么深刻的情感,她才敢这么放心大胆地用我,她清楚她对我有恩,我又是个聪明人。
比起一个虚无缥缈、而今早就不复存在的家族而言,还是依靠武则天,对我未来发展会更有利。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对我不利的事情,我是不会随便做的。
即便将上官家平反了又能如何,而今上官家只留下了我一个人,复兴上官家族几乎是天方夜谭,只不过是全了我对我祖父母和父亲。
然而,我的母亲却不一样,比起我的处境,甚至比起她自己的性命,她更在意的是上官家族。
安乐公主逐渐陷入了沉默,周围的环境进入了死一样的寂静,我清楚,这个娇生惯养的小公主从未经历过像这样的事情,可是既然开始了,那我也得把这件事情给讲完。
前不久,我的母亲再次向我提出了这件事情,而且她让我发誓。她的要求是,在武则天去世之前,她要听到上官家成功平反的消息。
在这个时候,为了确保整体计划不发生重大偏移,我也就只能兵行险招了。而拜托她,是一个相对而言不错的一个方案。
聊得也差不多了,于是,我便和安乐公主分道扬镳了。接下来,如我所料,韦氏也跟李显进行了交涉。
李显以后的态度,便没有那么模棱两可。或者说,安乐公主和韦氏加入了进来,促使李显那一票实际上变成了支持逼宫。
至于李显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样子的,那便也没那么重要了。本来,我们这些追随他的人,也不过是追随一个身份。
也正是趁此机会,安乐公主和韦氏也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了自己在亲李这一派大臣中的地位。
果不其然,在之后的会面中,我们的票数便在悄无声息之间发生了变化。我们最终决定了逼宫。
因而,我们这些人开始疯狂地思考具体应该怎么做,而政变最为简单的途径,也就是兵变。
不过,这个建议,我是不会主动提出来的,暗中我有一部分兵权,然这一部分也是无法动用的,我只能偷偷帮忙明面上不能做什么。
好在,聪明人也还是有的,桓彦范与宰相张柬之、中台右丞敬晖等人提出趁机发动兵变,如此一来武则天退位和复辟唐朝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张柬之提出他可以利用职权安排桓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让他们掌握禁军。掌握了禁军,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掌握了宫中的兵权。
不过,我也提醒他们一点,最好谨慎行事,被武则天发现了可就不好了。虽然我也知道,或许我这个提醒,根本无从发挥作用。
最近,皇太子李显在北门起居。桓彦范便利用禁军将军身份拜谒李显,密陈政变计划,得到太子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