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 / 2)

婉书华 鳕梅 1007 字 2023-03-11

同时,关于我的那些记载,也适当地增加和减少了不少。

只不过,当看着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到头来只变成了史书上寥寥数行的字迹,我也是真的感觉到唏嘘不已。

这或许也就是历史吧?

年少时梦想着名留青史。而今留了些许却只余下了些许困惑。

也无怪乎经历着的人或许并不曾喜欢历史。因为,经历了那么多,汗青上却留不下什么。

说句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关于我的记录时,我的心情确实不只是一点点微妙,而是我挺难过的。

我难过于关于我的痕迹少得可怜,哪怕我明明在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同时,我也难过于我不能在此执笔,我明明有满腔的才华可以施展,可我却只能对史书敬而远之。

《孟子》中有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欲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或许,我对历史那所谓的热爱,终究也敌不过我对生存下去的渴望。那份爱,只是我埋在心底的愿景,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所谓。

至于我有时候对工作生活乃至那些人的厌烦,也根本没有达到要去死的境地。

因而,我到现在还好好活着,或者,也被称为只是活着而已。活着,等待着未来的逐渐到来。

然而,哪怕是到了后来,甚至于到了而今,我和武则天都没能成功插手史馆的任何事务。我们顶多只能阻止一些特别离谱的记录。

毕竟,有的史官太过实诚,然而有些东西是不可以记录上去的,或者说即便是记录也不能记录得太过直接,尤其是。

更有甚者,还有人把他理解为可能是真相的东西写了上去。比如说最开始还有可能是武则天毒杀了李治的记载,简直不可思议。

虽然,当我们提出了抗议之后,史官们并没有听从,他们甚至选择了以死相逼。

可以说,如果当初阻止武则天称帝的时候他们也可以如此积极,或许武则天还真就无法成功称帝了。

只不过,整个朝局并没有史馆这些人这么坚持原则不怕死。或者说,只是一大部分的史官是这样的,也有人是支持修改的。

不过,也正是他们的坚持,让我觉得唐朝的史官们,确实还是颇为值得敬佩的。他们,是非常优秀的史官。

因而,在武则天面前,我也说了不少他们的好话。以至于,她也没有那么生气。

又经过我们想办法找了一些人证物证,以及一些逻辑上的推理和劝说,他们才修改了最离谱的那几部分。

而这段时间,我也确实好久不曾去过史馆了,有时间还是得去一去。

武则天苏醒之后,跟旁边的人嘱咐了几句。或者说,只是她的一些随便念叨。

她说,她不想要男宠了。

她又说,她希望养一些年轻点的男宠在身边。

她还说,她不想再看到她周围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