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而言,我是可以随时开始。不过我的那些所谓的盟友们,他们实在是太慢了些。
不过,也怨不得他们。他们心底还是畏惧皇权的,权谋也从不那么容易。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在为她的这两个男宠筹谋之后的事情。她给控鹤监准备的其实远比朝臣想象得多。
再过一年,久视元年(700年),六月,这个机构改为天骥府;六月二十五日又改为奉宸府。改为奉宸府后,仍以张易之为奉宸令。
没想错的话,换名字的同时,势必也会加大二张兄弟的权利。不过,现在也不能确定是否是军队。
而这个机构的结局,如果没记错的话,则天后逊位后废。以后有用为宿卫兵之称者。
再后来,唐末照宗曾置控鹤排马官。五代后唐有控鹤军。后周有控鹤弓箭箭直。元代亦有控鹤军。也就是说,后来这个机构确实手握兵权。
至于这里的军队从何而来,十有也就是宫内这些侍卫了。我这一次劝说成功了并不代表以后就能成功。
不过,这些侍卫本来也不是些普通人,反而他们往往来自大家族。也就是说,二张兄弟也可以借此与那些其他的高门建立联系。
这么想来,我也联系了一些家族,那些有子弟在宫内当差的家族。我已经劝过武则天了,接下来也就需要这些大家族给她施压了。
至于之后结果会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二张兄弟是绝对不可以有兵权的。
兵权这个东西,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可是再重要不过的了。武则天一个人糊涂也就罢了,朝臣可不能糊涂啊。
与此同时,李显也一步一步掌握了权势。朝局之上已经有不少人明里暗里站在了他这边。
而劝说我加入李显阵营的,除了韦氏之外,也加上了不少人。这其中有些人,原本还是我的人。
我的答复也很简单,时候未到。现在的李显一派,根本没有看清我的实际价值。否则,他们也不会这么请了。
我可不能站队太早,我可不想被一群蠢货所牵连。
这些人自以为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
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武则天观察的是一个度。这些站队,确实可以让武则天明白众望所归。
然同样的,如果支持的人一旦太多。武则天又何尝不会生疑呢?
偏偏,事情还在愈演愈烈。甚至于,在后来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李显)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
此事更加说明李唐才是众望所归。甚至有朝臣想要上书劝谏武则天逊位给李显,这显然是异想天开。
还好,我给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