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天下学子震动和凉茶(1 / 2)

王文进他们应该是刚刚才商议好的,记录的墨迹都还没干。

看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沈月遥将记录册子盖上,略一沉吟,道:“旁得倒还可以,但是必须要确定,各地招生的名额!”

“招生名额?”

不光是王文进三人,其他先生也都满脸疑惑。

沈月遥耐着性子解释道:“如今,咱们书院可谓名扬四海,一旦开始招生,各地学子必定会蜂拥而至,诸位总不想,书院里全是汴京的学子吧?”

众人想了想,也明白了沈月遥的意思。

学院就在汴京,汴京学子,天然占着极大的便宜。

要知道,从最远的崖州,赶到长安,起码要一个月的时间!

若是不分地区招生的话,等崖州学子赶到,黄花菜都凉了!

到时候,汴京学子可不仅仅只有半数了。

十个人里,估计有九个半都是汴京人!

那书院,就不是大寅的书院了,反倒成了汴京城的官学...

当然,沈月遥也有其他目的。

她建立书院最初的目的,是为秦家,为秦招远埋下一个立身之本。

书院越稳固,秦家也就稳如泰山。

就算最后秦招远没有能登上九五,但是靠着书院也能安稳无事。

而过程,却是要聚集人才。

书院教导出来的人才再多,那起码也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情。

可大寅之中,却有不少现成的人才!

就像李义府,就是个意外之喜。

民间还不知道有多少,像李义府那样的人!

万一书院的学生全是汴京人,那等同于白招生了!

鬼知道那些牛人,现在蹲在哪个山旮旯里?

王文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是个好办法,所谓有教无类,指的不仅仅是门第和身份,地区所在,同样如此!”

说着,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目光前所未有的明亮。

“诸位先生,招生乃是我书院当前的头等大事,关乎自己再重要的事情,也都该放一放!”

王文进深吸了一口气,道:“明日一早,将招生章程,传檄天下!”

“是!”

……

时光飞逝,转眼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农历七月,可以说是关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太阳好像距离大地更近了一些,酷暑肆意煲烤着万物。

书院的招生章程,已经发到了各地,由地方官学宣布。

这一次,学子们只需要自荐,便可以前往书院参加考试。

消息一传出去,短短时间之内,在大寅掀起了一场热烈的浪潮!

寒门学子与贵族子弟一视同仁!

进入书院之后,便可成为王爷门生,摄政王和王妃竟然真的会来亲自授课!

一旦考上之后,书院会报销所有赶考的花销!

每一条承诺,对学子们而言,都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不仅仅是寒门中人,就连贵族,也是削尖了脑袋,拼了命的托关系找门路,想把自己孩子送进书院!

本来有机会在第一批进入书院,却不屑一顾的王公大臣,悔得肠子都青了。

当初,他们是有机会轻而易举,将自家孩子送进书院的。

可现在,就算是中枢的几位大佬,都不可能网开一面!

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书院就读,这是一条无法更改的铁律!

于是,数以十万,甚至百万计的学子,从天南海北,向着汴京城进发。

若是在官道上,看见三五成群的读书人,背着包裹谈笑风生,不用想也知道,他们是去汴京赶考的。

泾阳县作为汴京的‘北大门’,是一半学子的必经之途。

每日在泾阳县逗留的学子,足有上千!

当然,他们在泾阳县逗留,不仅仅是为了休息,也想看一看,传说之中,书院的主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听闻摄政王妃,不仅仅是富可敌国的豪商,深受摄政王宠爱,文采也是一流。

曾经在郭浩的寿宴之上,七步成诗,技惊四座!

因为这个原因,成天在秦家庄子周围闲逛的人,也多了不少。

只不过,秦家庄子守卫森严,不是本庄的人,一概不许入内。

若是有人偷偷潜进去,便会被三百玄甲军抓住,挂在庄子的牌楼上,当街示众!

沈月遥老老实实的在家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不是没有事情做,而是因为...太热了!

白彦赖在书房不走,美其名曰,给沈月遥扇扇子...ωωw.Bǐqυgétν.℃ǒ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