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罪己诏,皇家颜面扫地(1 / 2)

不过,他更加奇怪了。

“净桶还要放在屋里?”

岁儿连忙上前演示。

净桶上有一根绳子,他轻轻往下一拽。

哗!

后边墙壁上探出来的竹节中,立刻涌出一股水流,将净桶冲得干干净净。

“这倒是件好东西!”

秦招远一看,顿时喜欢上了这种净桶。

不管是在皇宫之中,还是在民间,茅厕都是露天的。

晚上还好说,房子里放个尿盆就解决了。

可大白天的,总不能跟人聊着天,旁边放着一滩臭烘烘的东西吧?!

就算堂堂的皇帝陛下,内急的时候也不得不去露天的御用茅厕,冬天冻得屁股生疼。

有了这种净桶,就方便太多了!

秦招远来了兴致,一连拽了好几次绳子,只觉得煞是有趣。

“方才你说能洗澡,是什么玄虚?”

岁儿一指头顶上的铜管子,道:“那根管子里会流出热水!”

他没有动手演示,不然的话,秦招远就会被浇一脑袋水。

虞南笑呵呵的解释道:“启禀王爷,书院的宿舍和教室里,都埋着许多铜管,一直连接到书院的热水房,不仅随时有热水用,还可以保证房子里温暖如春!”

秦招远这才发现,在宿舍里并没有自家售卖的火炉,可待了一会儿,浑身都冒汗了。

他忽然感觉,自己就像个初次进城的乡巴佬,看什么都觉得十分新鲜。

“好,好!想必这些东西,又是王妃弄出来的吧?”

“父王,我这段时间一直跟母妃住在秦家庄子,这种稀奇古怪的玩意特别多,回头我跟母妃说一声,让母妃给王府也送几套!”

秦招远拍了拍岁儿的脑袋,“你还算有心,知道想着父王。”

头一次得到秦招远夸奖的岁儿,笑得嘴都咧到后脑勺了。

“父王,孩儿陪您在书院里走走!”

“也好!”

......

泾阳县,秦家大宅!

和往常一样,沈月遥写完几篇大字,来到院子的腊梅树下喝茶。

岁儿和李格去书院读书,秦家大宅变得清净了几分。

一杯茶下肚,浑身暖洋洋的,十分舒坦。

……

三月底的天气,说变就变。

前一刻还是大晴天,一句话的工夫就可能下起倾盆大雨。

今年的天气犹为极端,关中的旱情才过去,几场大雨下来,许多地方就又出现了涝灾。

秦家雇佣的农户,整天都在田里挖沟壕,这才没有被涝灾波及。

可其他地方的农田,却遭了殃。

很快,潼关岐山一带,出现了大批难民。

不用人指点,他们自发的开始向汴京聚拢。

也只有在汴京,才能保证不被饿死。

秦招远愁得满嘴大燎泡,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琢磨着如何养活成千上万的难民。

大寅虽立国十几年了,但前朝末动乱的恶果还没完全消失。

官仓空空荡荡的,能把耗子饿死。

没粮食,神仙也救不了难民。

胡廷玉等朝中大佬,也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不管从何处筹粮,也难解燃眉之急。

“启奏陛下,河北道出现了旱灾,怕是无法抽调处更多的粮草了!”

“河东、江南、淮南也有不同的灾情!”

紫宸殿中,小皇帝召集重臣议事。

关中的灾情还没解决,其他地方也没好到哪去。

小皇帝的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下水来。

天降大灾,往往代表着帝王失德。

如今,大寅十道之中,有五道都出现了灾情。

说不定就会有人趁机搞风搞雨!

“必须火速解决灾情!”

小皇帝在桌子上重重的一拍。

“诸位爱卿,谁有良策,朕给他记一大功!”

群臣面面相觑,谁都不说话。

就连往常智计百出的胡廷玉,都沉默不语。

小皇帝仰天长叹。

秦招远对下面使了一个眼色,顿时,李远山走了出来说道:“陛下,何不下罪己诏?”

小皇帝真是被逼到迫不得已的地步了,无奈的说道:

“朕明日将下罪己诏,诸位爱卿,最好能在明天之前,想出一个办法来...”

罪己诏一下,皇家颜面扫地。

从外地运粮,倒也是个办法,路上就算用个十来天,也能熬得过去。

但外地又能有多少粮食?

河北、江南、淮南本来就是产粮之地,这三个地方都在闹灾,其他地方就算有粮食,也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