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抚冥(2 / 2)

皇后病情好转,皇帝上朝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三法司齐上奏表,求皇帝广招贤能、巧匠,提高军内武器的实力。

兵部尚书方卓提到冷锋阁,它虽是江湖势力,可出的兵器谱图能影响一场战争的结果,只要开阁均遭到各国争抢。他希望皇帝能以大局为重,以大魏的名义向冷锋阁求图纸。

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却遭汪琪上书反对。

不为其他,只因冷锋阁的规矩,进冷锋阁的人必须是皇亲国戚。再加上冷锋阁地处偏远,在北魏、东胡与新月城三国交界处,左临死亡沼泽,右临恶人谷。且不说路途遥远,就算到了冷锋阁,能不能活着回来还不一定,怎么能让一国之君去呢!

皇帝也不想去,九死一生的事,他不可能亲自前往。除了他,能有资格去冷锋阁的人只剩下东竭王元丰,霍安王元枳。

元丰痴傻,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元枳的腿倒是好了,可他因为太后谋反的事,为了避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即便这样,他与皇帝不和的传闻也是满城风雨。

若是这个时候,给霍安王一个如此危险的差事,正好给那些亲近霍安王的人一个口实。

所以,皇帝不敢轻易提及霍安王,其他人也不敢说,去冷锋阁的人选迟迟没有定下来。

这表面上没有结论,私底下汪琪已经找了两遍霍安王,他希望霍安王能主动请缨去冷锋阁,这样既破了他与皇帝不和的传言,也能名正言顺地为大魏效力。

皇帝知道汪琪的所作所为,正合他意,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想到,经过汪琪的几番游说后,元枳真的答应了。不过他要求若落将军一同随往,一来若落晨煜在各国的威望颇高,能震慑一些宵小之辈。二来,由若落晨煜监督他,日后回来,什么事都好解释。

皇帝一听,顿时乐了。他之前还在担心元枳要是答应了,该怎么监管。

难道真的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吗!

不管如何,这件事总算是解决了,皇帝一高兴把这件事全权交由若落晨煜处理,出发时间便定在中秋之后。

若落晨煜不敢怠慢,之前种种他可以不去想,但大魏军需之事,绝对不能马虎。他让飞鹰骑尽可能的多收集一些冷锋阁的消息。

他则开始整饬京署、司备营和虎贲各军,一连半月没有回府。

中秋临近,抚冥、南青开始闹灾荒,据说连山都吃秃了。

有灾荒便有暴动,抚冥是贺赖族的流放地,谁都不愿意去赈灾,最后只得司徒靖亲自请旨前往。也正是司徒靖的这道奏本,让一直在军营的若落晨煜回府。

他回府,只换了官服,便匆匆上朝。

他不同意司徒靖亲自前往抚冥赈灾,一来京中局势刚刚平稳,各方势力都在等着瞧着,此时正是需要一个真正了解平京局势的人巩固京防。司徒靖出身户部,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平京的关系。二来司徒靖身体孱弱,抚冥太远,长途跋涉下恐难安全抵达,若是司徒靖有个三长两短,大魏岂不是痛失一位贤臣。

皇帝与他看法不同,经过贺赖与太后两次动乱,朝中可用之人少之又少。这个时候,贤臣能将不去最危险的地方,什么时候去,难道要国泰民安以后去吗?

皇帝也憋了一肚子火,不顾反对,封司徒靖为巡安特使,坚持让他前往抚冥。

这件事过后,朝中上下对若洛府的看法全部改观了,以前他们认为若落晨煜说什么小皇帝就会听什么,现在一看,天子就是天子,臣子就是臣子,若洛府恩宠再高,也高不过天子一言九鼎。

若落晨煜无法撼动结局,想找白月关帮忙,一路上打点一下。结果他刚到州白楼,便被告知白月关又云游去了,只留下一个锦囊。

他拆开,里面是一个竹简:“切勿强人所难,切勿强己所难。”

若落晨煜脸色阴沉,这写了和没写有什么区别吗?他手上一热,用内力把纸震碎。

晴风咽了咽口水,急忙关门离开,这群大爷他谁也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