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场、东南亚战场,跟上海又有什么联系了?
乍一看是没有什么联系的。
但我们不妨再接着往下说说。
今年中,日本强行进驻印度支那南部,迫使法国签订《日法共同防卫印支议定书》,进而实际上控制了西贡、金兰湾海军基地,将印度支那变成其实现“南进”计划的战略基地和后勤基地。
同时,欧洲战争爆发以后,英美两国在研究制定全球性战略时曾做过分析。
英国其本身是一个欧洲国家,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
如果说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威胁的是英国的四肢,那么德国在欧洲的扩张战争威胁的则是它的心脏。
如此看来,很明显德国的威胁是要大于日本对它的威胁。
但是,欧洲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争霸重点,美国的海外投资有很大一部分在英帝国和欧洲国家。
甚至美国有很大一部分投资都在英国。
德国想要侵占英国,乃至整个欧洲,这不是在放美国人的血?
美国能够坐视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吗?
战争初起之时,美国已经感受到了德国带来的威胁。
因此,美英两国早在年初就在华盛顿的秘密会谈达成了协定,第一次明确了“先欧后亚”的战略。
既然是秘密协定,为何还能知晓这一信息。
其实很简单。
针对当前的国际形势稍微一分析,也就不难分析出美国的目标和方向。
正在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盟军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优势兵力打败德国,对日本将在东南亚发动的进攻只采取防御。
原本美国用来防御东南亚日军的舰队,为了以应付英国危机形势,致使东南亚防御力量大为减弱。
这一情况也正是因为“先欧后亚”的全球性战略,导致了在远东防御问题上让两国产生了较大的分歧。
此分歧就是由谁在太平洋上担当抵御日本的主要角色。
其后不久,英国和多个国家再次商讨了新的战略部署。
部署中要求,集中在作为主要基地的新加坡,同时守住香港和菲律宾这两个前进基地,从这两处封锁和袭击日本。
然而美国认为其战略范围太广、承担的义务过多而拒绝接受,美英两国在远东防御问题上企图采取联合行动的计划再次破产。
本身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中英两国已经意识到缅甸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和受到日本进攻的可能性,已经开始筹划共同防御。
甚至还在近期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不过协定签订之初,重庆政府曾提议派出军队入缅甸协防的。
可是,应该觉得形式上的结盟就足以保证缅甸的安全,当即就拒绝了中方的提议。
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中方自是不好再继续说什么,只能按照协定行事。
为了防御日本,同时保证双方在欧洲战场上的利益不受损,两国也还确实做了很多措施。
譬如美国对日本实行的“道义禁运”、“出口许可证”、“经济禁运”等措施。ъìQυGΕtV.net
甚至在日本进驻印度支那后又对日本实行废钢铁出口许可证制度,英国也重新开放了滇缅公路,开始输运援华物资。
同时,英美开始冻结了日本在美、英的资本。
这是自1931年日本开始侵略扩张以来两国第一次对日本的侵略行径采取的抵制措施,是两国第一次的协调行动。
但这些制裁对于日本来说,根本就不足以影响到他继续发动战争。
因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并没有进行制裁。
那就是石油。
有专家学者进行过统计,光是在1940年7月26日至1941年1月15日这短短的大半年时间,美国向日本签署了700万桶的石油输出许可证,其中有300万桶石油已经输入日本。
或许就连美国佬也没有想到,自己想趁着他国战争之际大发战争财,不想最后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美国要是知道小日本会用自己卖给对方的石油,对自己发动战争的话,或许战场又是另外一个走向了。
幸好的是,所签署对待石油输出许可,并没有完全交割。
而且也在前两个月开始对日本的石油禁运,紧跟着又立马停止了与日本的所有贸易。
似乎如此是阻止了日本战争的脚步。
然而让世人根本想不到的是,因为石油问题展开的长达9个月的“马拉松”式谈判,这为日本发动战争赢得了时间。
在此期间,日本完成了南方作战兵力的部署,军备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完成了战争的最后准备。
前些天,日本突然偷袭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
这是日本南下计划中最为重要一环。
也正是这场袭击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珍珠港事件美国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部被摧毁,死伤更是多达数千人。
珍珠港事件的发生,也彻底宣告了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和防务政策的破产。
想要独善其身,趁着别国陷入战争之际大发战争财,根本是行不通的。
被一棍子敲醒的美国人,不得不放弃与日本人妥协。
为有效阻止日军继续南进,美国希望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和资源最大限度地拖住和消耗日军,而自己则是将反攻日本的战场放在西南太平洋一带。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几乎跟发动第三次长沙战役的行动时间一致。
小鬼子学习了中国上千年,不得不说将孙子兵法学的很是透彻。
世人都知,长沙是中国战场上的一个重要战略要点。
如果占领湖南全境,基本就行成了对贵族三面包围之势,进而一步可以直接威胁到战时首都重庆。
如果陪都重庆这样的大后方都能直面受到日军的兵锋威胁,这对全国的抗战士气得是个多大的影响啊。
说完国际形势,再来说说国内的形势。
前面提到日军对长沙发动了第三次攻击,誓要一举拿下长沙。
这个时候无疑是转移了所有人的视线。
很多人做过战前分析,觉得日本若是再一次进攻长沙,根本没有精力再开辟其他新的战场。
重庆方面自然也是积极的防御,不想给日本人任何的可趁之机。
然而,身处另一漩涡的汪伪汉奸政府,他们则是打起了另外的心思。
当年汪季新接收日本的帮助时,他是希望接着日本的力量先行建立新的政府,而后通过谈判的方式让日本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