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石榴400块(1 / 2)

姜云放下手机,把石榴一个又一个的用泡沫纸缠好,装在篮子里,足足装了5个篮子。

等打包好了,姜云在手机上约了一部车,约在第二天早上8点。

姜云心想:我也应该买一部代步车了,不然以后出门不太方便。

姜云早在大学就考了驾照,考的是c1的驾照,但一直没有买车。

作为现在的一种常态,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大学期间学车考驾照的,驾照考出来后,驾驶证就压箱底了,开始放在那里落灰。

这时,姜崇海和宋佳刚从自己承包的田里走了回来,有说有笑的,一看就知道今年的收成很满意。

姜崇海和宋佳走到客厅里坐下,姜云赶紧给他们递上放凉的白开水。

他们咕噜噜地喝了一大口,这么热的天,还是喝白开水快活啊。

姜崇海笑着给姜云比划着他田里种的早稻:“今年的稻子,长得特别的好,每一颗都很饱满。等新米出来后,我们留个三四百斤自己吃。”

一般的水稻,会有专门的人来收购的,就是收购价格不太美好,一斤差不多一块三四左右,算上人工,肥料也就只能赚点小钱。

所以现在南水乡种水稻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人去种收益更好的花椰菜,花菜了。就只留下姜崇海一家种水稻,但是这样一来,姜崇海赚的钱反而多了点。

村里的人总觉得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种的会更好一点。

说来也是奇怪,在超市买的米,开封后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点,就会马上长出黑色的米虫,固然是纯天然无公害的蛋白质,人们也不太想见到它。

而新米就算买个一二百斤,就这么放在桶里都不会生虫。

不会生虫,吃起来更放心,价格还比超市里卖的便宜,所以大部分的村里人当姜家的水稻成熟后都会找姜家买米。

超市里差不多卖两块五一斤的米,姜家只卖两块三一斤。村里人得了便宜,姜家人也不吃亏。

姜崇海兴奋地说:“我看了下每亩地,至少有550公斤左右的收成。”

姜家一共包了5亩地,差不多能收6000斤左右的稻子。

6000斤听起来很多,其实一点儿也不多。姜云自己家就要留个三四百斤,村里人差不多每户也会买个一两百斤,所以也剩不了多少。

宋佳看着手舞足蹈的姜崇海,笑着说:“你先别急着高兴,水稻收割机你联系好了吗?”

姜崇海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拍得咚咚作响,“早就联系好了,明天上午他们就过来收,然后送到镇上的公司去完壳再送回来。”

明天上午。

姜云想起去h市的事情还没有跟父母说,她低下了头,想了想,说:“爸,妈,明天我要去一趟h市。”

宋佳奇怪地问道:“h市?你要去干什么?”

姜云不想让宋佳担心,没有告诉宋佳她想去卖人参,而是把宋志挪出来当挡箭牌。

“这不是我哥公司要订石榴嘛,一共订了二十多个,一个石榴运费也要十五六块了,还不如我直接包车去送,还能顺路在h市玩一玩。”

宋佳看了眼姜云,知道她已经下定了决心,只好同意了。

“好的,但是你到h市了,要和我们说一下。”

“妈,你放心吧!我不是一个三岁小孩,我能照顾好自己。”姜云见宋佳答应了,开心地应道。

“石榴?这个石榴你卖多少钱一个?”姜崇海的脑子总是会卡在奇奇怪怪的点上。

“嗯……不贵,也就400块钱一个。”姜云挥了挥手,淡定地说。

“四百!”姜崇海和宋佳被这个价格吓到了,两个人直直地站了起来,目瞪口呆地说。

“现在的人,都这么有钱了吗?”他们喃喃自语说。

姜崇海和宋佳一脸心疼地看着茶几上已经被掰开的石榴。

“四百块钱啊,我们这样子吃一口就是吃了五六块呀,这不是吃石榴,是吃钱啊!”

他们想起之前吃的一个又一个的石榴,心一抽一抽地,我们一下子吃了三四千了。

姜云看着姜崇海和宋佳一脸心疼地表情,安慰说:“自己家的石榴有什么好心疼的,况且我们家这个石榴是独一份的好。吃多了还可以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你们的身体。”

姜云看姜崇海和宋佳还是一脸的心疼,就下了命令,她严肃地说:“爸妈,我这个石榴种下了本来就是无本的买卖,所以你们两个就不要心疼钱,两个人每天至少要吃半个石榴。不然就算是石榴烂在树上,我都不卖了。”

姜崇海和宋佳一听,这哪行啊,连忙答应:“好好好,我们两个保证一天吃半个。”

姜云听了他们的话,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对嘛,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你们的身体重要。”ωωw.

姜云继续剥了石榴塞到他们两个的手里,说:“来来来,好吃你就多吃点。”

“吃不完我们还可以榨石榴汁,酿石榴酒。”姜云接着说。

“石榴酒?这个好,我们现在就来酿吧。”提到这个话题,姜崇海瞬间起了心思,这美味无比的石榴酿成酒,应该也很好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