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老街丹药(1 / 2)

王月推着自行车挨着姚平湘,在狭窄的小巷走着,她悄悄的抬头看了眼姚平湘脸上的口罩,最终还是没忍住:“姚平湘,这么热的天,你怎么还戴着口罩。”

姚平湘故作随意的说:“我最近鼻子过敏,只能戴口罩才能出门。”

这种苦恼常人无法体会,不过快了,过不了多久,她就能控制迎香穴,实现呼吸自由。

“哦,你可真倒霉,这么热的天,还捂着。”王月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同情。

走出巷子,姚平湘看着眼前的马路,突然想到她俩就一辆车,连忙问:“王月,我们怎么过去。”

王月昂首笑着说:“当然是我带你啊。”

姚平湘艰难的看着推着自行车的王月,王月站在这辆黑色二八自行车旁,显得特别瘦小:“王月,你带我还会骑吗?要不然,我带你好了。”

“不用。”

王月拍拍自行车座垫:“我带我小哥都可以,何况你,你在后面坐好,看看我的骑技。”

姚平湘见状,只能扶上去跨着坐好,紧紧的握住座垫下方铁杆,她倒是不怕自己摔倒,她怕的是王月摔着了。

王月握紧自行车把手,回身准备嘱咐一番,谁知转身就看到姚平湘一脸的慎重,她低头闷声偷笑,用力蹬了几下脚踏,顺着车轮的转动,轻松的跨了上去。

姚平湘紧张的注视着前方,直到王月骑了一段,才轻舒一口气。

王月骑车速度很快,没几分钟就到了老街路口,这个距离,已经能清晰的听到老街中心,传来的唢呐锣鼓声。

“啊”两人兴奋的对视一笑。

远处的鼓乐声中,夹杂着细微的戏腔声,王月兴奋的回头,冲着姚平湘高兴的大叫:“姚平湘听到没,是黄梅戏。”

“是啊,真好听!”姚平湘闭着眼、顺着微风有点醺醺然,阳光明媚,远处的锣鼓唢呐,贯穿着婉转的女声悠然飘入耳边。

江城是庐省的省会,历来盛产文人墨客,自唐宋开始,学术、学派一直引领着当时的文学圈,江城的诗词书画、笔墨纸砚至今还盛名于世。

哪怕是文学变革时期,江城的群体文学素养也没有降低多少,这也源于江城特殊的历史背景。

江城自古就是文学大家的孕育之地,从明清开始就渐渐形成了以姚唐姜王肖等六大世家为主的文学流派,经过几百年的通婚嫁娶,江城居民基本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拐着弯的都能各自表述自家文学流派。

至今,江城的老街仍然保持古江城特色。

老街又名九井,前后纵横十八条古街道,每一条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古玩药材各具特色。

她们这次去的唐家铺子,位于老街的前街——一井,以售卖中成丹药为主。

越往唐家铺子的方向,人越多,到最后王月和姚平湘只能下来推着车走,快到的时候,王月找了一个有树的地方,把自行车靠着树根处锁好。

她挽着姚平湘的手臂相视一笑,朝着前方人群中挤去。

“姚平湘快点。”

越往前越激动,王月兴奋的回头拉紧姚平湘的手,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

姚平湘被动的顺着王月的力度,小心的避让着,隔离人群中刺鼻的气味,劲气间隔着来往的人群,她俩很快挤到了前面。

看着平常只打开半扇的漆红色木门,此时已经全部打开待客,大门两边搭着简易的高台,锣鼓手们正相互应和的吹打着,扮相精美的戏剧演员,兰花指轻挑,用清扬的江城音腔,唱着婉转的黄梅小调,迎来围观者一声声的喝彩。

“哎呀,姚平湘你看这个女戏服好漂亮啊!你看她头上的头冠,珠光宝气、金光闪闪的,好羡慕啊,我要是能戴上就好了。”

王月握着姚平湘的手臂轻摇着,眼神直溜溜的注视着,内心羡慕不已。

“我们厂办,去年春节联谊会不是采购了几套戏服吗?让你妈妈给你借来穿一下。”姚平湘侧脸好笑的看着王月。

“哪能一样,你以为我没偷偷的穿啊,肥肥大大的,又没有化妆,怎么看怎么丑,而且也没有头冠,就是几朵绢花。”王月抬着头撅着嘴说着,早在去年看完节目后,她就偷偷的跟着妈妈到工会仓库试穿过,结果嘛,谁丑谁尴尬。

“看,快看,唐家老太爷出来了。”

王月拐了一下姚平湘,附耳冲着姚平湘说:“听说唐家老太爷快九十岁了,我爸说,唐老太爷前一段时间差点就走了,据说住了好多天医院,以前大家还说,他这精神估计能活到百岁呢,谁知道这么不经事。”

“噗”

姚平湘好笑的看了眼王月,她当然知道了,她还知道救唐老爷子的,正好是自己炼制的万生丹。

小的时候,她在乡下见过唐家太爷,唐姚两家也是世交,只不过文化改革那几年,大家为了避嫌,互相都不敢走动,时间一长,人就生疏了,前几年姚家祭祖,唐家太爷也到现场祭拜过,最近听说也是因为她炼制的万生丹。

唐老太爷微笑的看着眼前的人头攒动,内心升起一股自豪感,他双手朝着两边的锣鼓戏台示意,锣鼓声渐渐停止,他看着四周噪杂声渐渐停止,清咳一声压了压嗓子,抬手示意。

“诸位街坊、外地来的朋友们,我唐家栋有幸还能在此见到各位,诸位都知道我唐家起起伏伏十几年,好在祖传这手三精制丹一直没有丢,这是唐某祖祖辈辈传下的手艺,唐某不能也不敢丢下,今天家里小辈一心想再续祖上传承……。”

听着唐老太爷家族荣耀的一番豪言壮志,姚平湘有点走神,眼前的唐老太爷满面红光,说不准还真能活到百岁,不过现在,她更想看看传说中的唐家三精丹,是不是如传言那般炼制精湛。

好不容易唐家太爷的致辞结束,唐老太爷的长孙,现在的唐家当家唐鸿渐走了出来,伸手示意一番,邀请早已等在一边的外地客户:“贺总,陈总请。”

唐鸿渐拱手朝着下首的街坊致歉,领着客户进了药堂,几人进去没一会儿,姚平湘看到从里间走出三个端着托盘的伙计,忍不住踮起脚尖往里看。

她视力再好,此时也只能看个大概,不禁有点失望,她又不能挤进店里,站在外围也看不清色泽,周边连绵的浑浊的气息,她只能尝试着闭上迎香穴。

“唐老板,拿出来让我们街坊尝尝。”外围有人着急了,陆续有人发声起哄,大热天的挤了一身臭汗,如果连尝都没尝到,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唐鸿渐闻声也不作伪,朝着门外走了几步,双手握拳俯身拜了拜:“诸位街坊请稍等,等里间远道而来的朋友鉴别后,唐某再请各位街坊品尝鉴赏一二如何。”

“好”

下面稀稀落落的几声笑喊回应。

唐鸿渐满脸笑意,看着自家铺子四周围了几圈的人群,心里带着一丝舒畅,这次他实在也是万般无奈,才重新开启唐家铺子,江城的三精丹厂已经开不下去了,倒闭是迟早的事。

可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家子七八口人,只有他和老婆两人拿工资,老大带着媳妇从疆北回来没几年,夫妻俩带着大孙子,平常还要自己搭把手。

他作为技术顾问,在厂里干了二十几年,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怎么会放着铁饭碗不端,干这种现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