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朱祁钰震怒(2 / 2)

“夫人,现在言官们只是上书弹劾,接不接受还要看陛下,在这种关键时刻,朝廷还需要武将们领兵抗击瓦剌,陛下应不会同意,当然,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给国公爷争取一下,若是能给个上谥,就最好不过。”薛瑞建议道。

“那要怎么争取啊?”

吴氏面露难色,朝中之事她也是一知半解,完全想不到有什么好办法,只能靠薛瑞了。

“这个简单啊!”

薛瑞提出这个建议,自然是想到了办法,低声道前您不是说许多勋贵子弟在国公爷亲兵的护持下杀出了重围嘛,咱们可以利用此事做文章,给国公爷造势,以此抵消一些负面因素。”

既然有负面因素影响谥号评定,那就用正面因素的来抵消掉,这样一减一增,相当于没有影响。

“那你说说,咱们要怎么做文章?”

见他果真有主意,吴氏和赵瑾瑜眼前一亮。

其实薛瑞的办法也简单,就是给张辅编个故事。

在他的剧本中,瓦剌人在发动进攻时,七十有四的老将张辅披坚执锐,领亲军与瓦剌先锋骑兵交战。

因前军溃败,冲散了他的亲兵军阵,导致首尾不能相顾,张辅见无法取胜,不得不得率军突围。

而后,在张辅拼死搏杀下,终于率领亲军杀出了重围。

但此时,张辅听说皇帝朱祁镇还在阵中,连忙调转马头前去救驾,可惜瓦剌骑兵悍勇,张辅前后冲杀三阵未能救出皇帝,最终力竭而亡。

张辅所做的这一切,都被随他突围出去的勋贵子弟们看在眼里,这么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人,值得所有人尊敬。

这些事情,不管怎么编,只要有人肯作证,那就是事实。

毕竟土木堡大败时,所有人都在急着逃命,谁知道张辅是在逃命还是去救驾。

若是能说服那些欠了张辅人情的勋贵子弟,那这一事实就完成了完美闭环,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在这种情况下,若还有人想给张辅下谥,恐怕皇帝都不肯答应。

听了薛瑞的话,赵瑾瑜赞道个办法好,那些勋贵子弟欠着国公爷的天大人情呢,若是连这点忙都不肯帮,看他们以后还如何有脸上门。”

“那我现在就去准备。”

趁现在有闲,吴氏必须把此事安排好,要是拖得太久,朝廷把谥号定下,那可就很难再改了。

完善了后续计划,薛瑞和赵瑾瑜一同告辞离去。

回去的时候,薛瑞厚着脸皮再次蹭了赵府的马车,丫鬟雀儿对他的无耻行径十分不满,一路上瞪着眼睛,就跟欠了她钱似的。

先前吴氏去见赵瑾瑜母亲王氏时,已经暗示过他想为儿子争取爵位的想法。

得益于吴氏和王氏的亲密关系,这些年来英国公府和赵府来往十分密切,若是吴氏的儿子能继承爵位,这对赵府来说也是个利好因素。

所以,赵瑾瑜母女非常支持吴氏的想法。

但是,赵家母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吴氏那个天衣无缝的夺爵计划,竟然是全盘由薛瑞这个外人策划,而吴氏只是他的操盘手。

此刻,赵瑾瑜得知事情真相,对薛瑞有了更深的了解。

她心中暗想,这家伙不但聪敏机智,就连胆子也不小,竟然敢参与到这种敏感的事情中,他就不怕失败后被张忠报复吗?

按她的想法,在薛瑞救出父亲后,就应该立刻跟英国公府断了往来,不要再继续掺和下去,以免引火烧身,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可薛瑞不但不抽身,竟然还越卷越深,这很不合情理。

快到赵府时,赵瑾瑜终于忍不住问道都给吴姨说了夺爵的办法,为什么还要继续掺和进去,你究竟图什么呢?”

薛瑞回头笑起来我问你,当初找你借冰时,你为什么会亲自去我家呢?”

“我……我就是觉得……好玩罢了。”

赵瑾瑜没想到他会问这个,略有些迟疑的答道。

对她的回答,薛瑞也没有多想,瘪瘪嘴道跟你一样,也是为了好玩罢了。”

正巧这时,马车停了下来。

薛瑞往外瞅了一眼,见已到了赵府,便掀开车帘跳了下去,跟赵瑾瑜拱拱手小姐,我就先走了,后会有期。”

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街道尽头,雀儿趴在窗上问道姐,原来就是这个痞里痞气的家伙借冰呀,您先前又不认识他,为什么要借给他呢?”

“本小姐的事,你问那么多干嘛?”

拉回挡住视线的雀儿,赵瑾瑜目光顺着车窗延伸向远方,半晌后,她嘴角勾出一抹微笑,呢喃道非是还他个人情罢了。”

去英国公府吊唁后,张辅嫡长子张忠失踪的消息飞快在朝野中扩散开,速度之快,超出了吴氏和薛瑞想象。

仅仅三天,就连街头的贩夫走卒都在谈论张忠失踪的事,俨然成为了京城头条。

这些传闻中,最让人信服的一条,是吴氏为了给儿子夺取英国公爵位,伙同娘家人害死了英国公嫡长子张忠,眼见事情败露,吴氏又谎称其失踪,意图混淆视听。

这个说法,不但很多百姓相信,就连朝中一些官员也觉得很有可能,甚至连张辅的弟弟张輗、张軏,也调转枪头向吴氏发难。

先前听说张忠失踪,张輗兄弟俩就产生了诸多联想,要是吴氏起了为儿子夺爵的心思,暗中害死张忠,假托他失踪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这种事在没有确凿证据前,肯定不能张扬出去,于是张輗兄弟假意派人去找张忠,实际上是在暗中查访吴氏害死张忠的证据。

若是真能证明张忠被害,他们只需要向朝廷揭露吴氏的阴谋,那伙同母亲害死兄长的张懋,也别想继承爵位。

自然,张輗兄弟就成了爵位的最佳继承人。

后来,眼见消息飞快传开,张輗兄弟知道瞒不住了,一面发动人手寻找张忠身死的证据,另一面又暗中不停的扇风点火,意图引起朝廷高层的注意。

还别说,张輗兄弟俩的动法还真有用。

在两天后,有风闻奏事之权的督察院御史们终于按捺不住,集体向皇帝弹劾吴氏害死英国公嫡长子张忠,意图夺爵的阴谋。

御史们的弹章中,绘声绘色描述了吴氏害死张忠的起因经过,仿佛亲眼所见。

朱祁玉看完后,气的浑身发抖,大明朝在他的治下,竟然发生这种丑闻,若不将其明正典刑,如何向天下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