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嬴政此时已经来到了涿郡,原本历史上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点,第一,杨广太急了,本来就因为在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还有修建大运河等工程滥用民力,过度残暴的征敛百姓,导致百姓困穷,百姓的物资与民力都衰竭了,致使国内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百姓活不下去起义造反的情况,杨广不止没有先稳定国内情况,反而又大肆征召一百多万军队,两百多万民夫进攻高句丽,而且命这三百多万人日夜兼程赶来涿郡汇合,导致长期来往在路上的有数十万人,挤满了道路,昼夜不停,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国内的造反也随着杨广的暴行和各地主要军队的调离而越来越多,国内后方不稳,军队士气低落。
但嬴政和杨广不同,嬴政当家的这些年,体恤民力,实施摊丁入亩政策,大工程也只有修建大运河一项,而且征召役丁的方式是谁家土地多,出的人就多,加上嬴政对这些役丁颇为照顾,每天粮食管饱,工作时长每天只有四个时辰,而不是如杨广那般不仅吃不饱,每天工作时间多达六个时辰,也就是十二小时,嬴政的这些政策后果就是百姓拥戴,一听是陛下下诏皆争先恐后,而国内稳定,并没有出现混乱。
二,杨广为了防止将领轻兵掩袭孤军独斗去争取功劳名声以邀勋赏,命令所有军事行动都要汇报给身在后方的杨广,等待杨广同意才可以行动,但是战机往往转瞬即逝,这么一来一回战机早就没了,这也就算了,杨广为了体现自己的帝皇气度,居然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就应该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这就导致了攻城战中一到城池要被攻破的时候,高句丽方就假意投降,碍于皇命隋军只能放弃攻城,给了高句丽方休整的时间,等高句丽方休整完毕,所有防御工事都修复完毕,又开始重新抵抗,要知道本来攻城方先天上就处于劣势,往往攻击方和防守方的战损比至少达到三比一,注意,是至少,所以古代战争会尽量避免攻城战的发生。在杨广的瞎指挥之下,本来就士气不高的隋军更是士气低下,结果,各路隋军皆败,第一次远征高句丽失败。
嬴政也吸取了杨广的教训,此次给与各路统帅临机决断的权利,只需事后汇报给嬴政就可以,而且此次嬴政不再选择在后方指挥,反而直接把指挥部建立在前线,这样可以使得信息更快的传递,嬴政方便居中调节,指挥部由高颎负责守卫,高颎此人乃是大隋很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史称其有文武才略,明达世务。兼有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护卫在侧,贺若弼,史万岁,韩擒虎等大隋名将分为数路向高句丽进攻。
就在嬴政调兵遣将的时候,身为先锋的赵云已经来到了辽河,原本历史中为了渡过这辽河,发生了一起惨烈的大战,隋军造的桥离岸边还差好几米,高句丽军就杀到河对岸,导致隋军只能涉水与高句丽军交战,在高句丽军占尽地利的情况下,隋军当然损失惨重,最后因为有猛将麦铁杖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不计生死身先士卒,才杀退高句丽军,但最终麦铁杖、钱士雄、孟叉尽皆战死。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赵云利用如花军团快速制造了数条横跨辽河的大桥,随后直接率骁果军杀入对岸,此时高句丽军才刚刚赶到,就遭到迎头痛击,高句丽军不如骁果军,此时的骁果军在赵云的率领下征战多时,能活下来的尽皆精英,六个统领都已经有了宗师修为,哪怕一个屯长如今都有了先天修为,这种军队哪怕没有赵云,大宗师见了也不敢抵挡,而高句丽军别说先天高手,哪怕后天高手都能做都尉统帅千军,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抵挡得了骁果军,战斗可以称得上是一触即溃,辽河的另一侧到处都是高句丽的溃军,也亏得赵云需要保护辽河这几条桥梁,所以没有追击,不然这些军队能逃回的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