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登天梯(2 / 2)

只有老爹李世民的一些心腹重臣们在开会,人不多也不少,三四十人而已。

文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

武有李靖、秦琼、尉迟恭、李绩、程知节等人。

李愔进殿后,双眼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他直勾勾的看向老爹李世民,屁股底下的那个普普通通的凳子。

心中暗叹:

就那么简简单单的一坐,那个普通的凳子,身价瞬间翻升了百倍千倍,甚至万倍。

这打着圣人坐过的名头,拿出去卖,能卖多少钱?

实在不行,就说凳子上有圣人皇家紫气残留。

坐一坐,可福泽后代,保佑子孙,顺带着祖坟冒青烟……

应该能值一个‘小目标’吧??

此时此刻,正如某一句诗所写: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桥下的人却在看你。

李愔在打量凳子,周围的重臣大佬们,也一个个在打量着他,那些眼神,或好奇,或惊讶,或,意味不明。

“愔儿,这东西是你做的?”李世民捏起一个寸许大小的铜块,直接扔到李愔的脚下。

李愔定睛一看,正是自己让人打造的活字印刷术,的一个铜字章。

可这东西,不是装在盒子里,让自己的爷爷李渊拿走了吗?怎么跑到老爹手里了?

难道是?

‘大孝子’李世民,暴打年迈老父亲李渊,再强抢老父亲的退休金,去……

李愔的脑海里千回百转,瞬间演绎出一部八百集的家庭纠葛大剧。

“问你话呢?愔儿,这东西怎么用?”李世民看到李愔呆住了,无奈喊了一声,心中安慰自己:亲的,亲的,是亲儿子。

唉,李愔叹了一口气,他心疼的捡起那个小小的铜字章。

“阿耶(老爹),这可是宝贝,你轻点扔啊。”

不等李世民回话,一旁的老狐狸长孙无忌开口了,

“六殿下,我听冲儿说,这东西能动摇山东世家的根基,这是真的吗?

冲儿年轻,我怕他听错了,还请殿下你亲自说说”。

长孙无忌微笑着温声问道,面白长须,彬彬有礼,就像一个中年老帅哥,说起话来如沐春风。

但是仔细一思量他话里的意思,却是率先将自己的儿子长孙冲给摘了出来,若是最后李愔说假话,欺骗了众人,那也怪罪不到自家儿子头上。

真是个老狐狸,李愔暗骂一声。

“没错,我家的崽子也是这么说的”,另一边壮汉程知节,也就是程咬金,瓮声附和道。

便宜老师魏征闭着眼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其他众人却都紧紧盯着李愔,殿内鸦雀无声,都想知道李愔的话,到底是不是真的?

那可是传承了千年的山东世家们,他们一个个盘踞在山东各地,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再加上手握知识传承。

一个王朝传承二三百年,就会走向灭亡,可他们这些世家,年代稍微久点的,就已经传承上千年了。

正所谓:王朝崩塌,他们不倒;皇帝更替,他们不变。

他们若是联合起来,就连李世民都不敢轻易得罪。

可到了李愔的嘴里,那小小的铜块,竟能撼动他们的根基,这怎么可能?

没人敢轻易相信,但他们还是抱着一丝幻想,将李愔召来询问,

万一,李愔说的话,是真的呢?

“山东世家一个个树大根深,你一个黄口小儿,怎敢大放厥词?还不赶紧谢罪。”

不等李愔辩解,魏征猛然睁开眼,对着李愔就是一顿训斥,逼着李愔认错。

面对老师魏征的谴责,以及大殿内其他重臣大佬的压力。

李愔一言不发,他先是抬头看向老爹李世民,老爹眉头紧皱,面色紧张,却透着一丝丝的期望。

随后,他的目光又缓缓扫过众人,长孙无忌、程知节、房玄龄……最后停在魏征的脸上。

“哈哈哈哈”,

李愔笑了,声音由小及大,他大喊一声:

“给本殿下,拿纸墨来”。

……………

什么是活字印刷术?

李愔表示,别看我以前是语文老师,但是文史不分家,我的历史水平,也是可以的。

唐朝后期,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就是先将要印刷的字,反刻在木板上,然后刷墨,印在纸上。

到北宋时期,会出现一个叫毕昇的工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将一个个字反刻到一个个小泥块上。

每当打印一篇文章时,就将小泥块按照顺序排列好,固定好,就能上墨打印了。再后来,泥块容易碎,就换成了小铜块当字章。

这,就是活字印刷术。

可是,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出来的唐朝初年的时候。

书籍,是怎么一本变两本,两本变四本,然后再流传出去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手抄。

唐初,大部分的书都在那些世家手里藏着,轻易绝不外借,那是他们培养人才的根基,是立家之本。

一般的读书人,若没有关系背景,想抄书?

你有手都没地方去抄。

所以,唐朝的书很贵,很贵。那到底有多贵呢?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月俸为16000文钱,只可购买16卷书,而他的《长庆集》有50卷,出售一套就超过他三个月的工资。

一本书16卷,就是16个章节,一个章节一千文,而唐朝一文钱,约等于现在的35元。

一章节3500元,那一本书多少钱?

这价格你可以仔细算算,再想想,一般人能读得起书吗?

反过来说,读得起书的人,那是一般人吗?

一直到了宋朝,尤其是活字印刷术发明后,一本书竟然骤然降到了300元左右。

无量天尊,阿弥陀佛,哈利路亚。对读书人来说,对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降福音啊!

虽然价格仍然不便宜,但是至少,一般家庭咬咬牙,也勉强能支撑了。

于是,当活字印刷术发明后,

书籍价格暴跌了九成,书籍数量暴涨了百倍千倍,读书人的数量也成百上千倍的爆发。

宋朝的经济一日千里,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读书人的地位更被捧上了天际。

与此同时,

那些传承了上千年的世家士族,也彻底失去了文化的垄断,失去了立足的根基,最后,悄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