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招人(1 / 2)

傍晚,落日余晖,炊烟袅袅,依旧是渭河边上的那个庄园。

“老榆,统计出来了吗?”

“殿下稍等,快了。”

“哦”,李愔抿了一口茶。

一炷香后,

“老榆,统计出来了吗?”

“快了,殿下,你别着急。”

“哦,哦,没事,本殿下最有耐心了,你们慢慢清点”,李愔站起来原地蹦跶了两下,又伸了伸懒腰。

璀璨的夕阳,照射在李愔的身上,温暖舒适;一阵凉风吹来,带着渭河上的阵阵水汽,和一丝丝的清凉。

啊,舒服,李愔眯着眼。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人生风景。

“老榆……”

“殿下,老奴求求您别问了”,杨榆苦着一张老脸,无奈说道:

“您都问了十七遍了,老奴也知道您着急。可是银钱太多,一时半会儿真的点不清的”。

“老榆,本殿下想说:我饿了。”

氛围一时陷入寂静与尴尬。

啪,杨榆狠狠扇了自己一个耳光,赶紧向李愔认罪:“怪我,忘记给殿下准备晚膳了”。

然后他狠狠踢了一脚算账的王文虎,冷喝道:“赶紧让厨子给殿下做饭。”

无辜的王文虎被踢得一个蹦起,然后幽怨的看了一眼杨榆,无奈起身。

扭头就一脚,狠狠踢向在一旁偷乐的曹绍,“老曹,让厨……哎哟我去”。

只见曹绍眼中精光一闪,高大的身躯宛若猴子一般灵活,他一个躲闪,

王文虎,劈叉了……

李愔漫步走到账本前,拿起账本,只见账本上歪歪斜斜的写着一行行的数字。

正是李愔私下教给王文虎他们的一些数学知识,包括数字、九九乘法口诀,和加减乘除运算。

前世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李愔熟练的开始查看这些数学公式。

越看,李愔眉头越皱。

“这账本是谁记的?”李愔头没有抬起,声音幽幽的问道。

“王文虎记得”,杨榆毫不犹豫的出卖了王文虎。

李愔抬头,看向王文虎,王文虎浑身一个激灵,赶紧漏出一个憨憨的谄笑r>

“殿下,老王他们负责清点银钱,我来记账”。

“哦”,李愔若无其事的点点头,用平静的声音问道:“六乘七等于几?”

“六七三十二”,王文虎毫不犹豫的喊了出来,然后略带得意的说道:“殿下,我记性很好的”。

“不对,他算错了”,一旁的曹绍突然大声喊道,毫不在意王文虎这个‘顶头上司’脸色大变,不留情面的指出王文虎的错误。

曹绍斩钉截铁的说道:“六七等于四十六。”

王文虎被属下‘背刺’,脸上很不好看;曹绍依旧是冷冷的一张脸,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可眼睛透着窃喜。

而李愔,则气的直接把账本扔向这两个棒槌。怒吼道:

“你们俩,每人都把九九乘法表决抄写一百遍,一百遍。写不完不准吃饭。”

王文虎和曹绍乖乖的搬着小板凳,蹲在角落里开始抄写,杨榆负责监督。

至于谁来算账?

李愔决定亲自动手,别以为语文老师就不会数学,哼。

时光如流水,总是在不经意间逝去。

当李愔算完最后一笔帐,天色已经微黑。

之前借老爹的手令,抢劫了八家勋贵的‘战利品’,除了一幅王羲之的字画还留在手里。其他的古董古籍,各种地契,统统靠拍卖会,变卖成了金银丝绢。

(唐朝,丝绢也是一种货币)

某种意义上,这叫将不能见光的不义之财,变换成出手见光的金银,俗称‘洗白’。

李愔最后一统计,铜贯、丝绢、金饼、银块,最后折合成银钱,五百六十七万两。再加上之前已有的金银丝绢。

自己手中的钱,总计达到八百五十万两白银。

外加一座占地百亩的小庄园,和长安城内,大大小小四个宅子。

李愔揉揉眼,对这个数字看了又看。站起身来,围着如同一座小山般的金银,又晃晃悠悠的转了两圈。

有点头晕,这,等于后世多少个‘小目标’?

李愔扭头面向杨榆,一脸严肃的说道:

“老榆,招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