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魏征穷追不舍(1 / 2)

李愔其实有两个老师,一个自然是魏征,现在是谏议大夫;另一个是前翊卫车骑将军冯立,现在暂时失业,正等着新老板李世民给他安排工作。

之前老爹李世民为了安抚李建成一党的亲信余孽,就让儿子李愔拜了魏征和冯立两人为师,正好一个教文,一个教武。

李愔费了千辛万苦,拜师魏征成功,拜师过程虽然艰辛了一些,可魏征也是真的把李愔当成他的学生。

可轮到冯立嘛,冯立知道李愔拜师,只是李世民的一个安抚手段,而他自己也愿意投靠李世民。正所谓郎有情妾有意,双方一拍即合,李愔拜师的过程也极为的顺利,但也仅仅如此了。

正所谓便宜没好货。

李愔曾数次登老师冯立的家门,询问能学到什么东西?

结果却是,什么也没学到。

冯立是武勋世家,家传的知识都是行军打仗和个人武艺,这是他冯家的立家之本,非冯氏嫡亲,严禁外传。

再加上李愔只有六岁,正是长身体的脆弱时期,冯立怎么可能传授李愔武艺和兵法?

最后冯立甚至隐隐表示,自己才疏学浅,不可能教授什么真本事。

骗小孩呢?李愔撇撇嘴,心中不屑,既然冯立不愿意教,自己又何必上门讨无趣呢。

不过魏征对李愔是真好,对待李愔这个唯一的弟子,魏征甚至愿意和李世民硬顶,也要保住李愔。就冲这一点,李愔认定了魏征这个老师了。

时间飞逝,总是在半醒半睡的人间一闪而过。很快就到了八月份。

李愔住到魏征家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这期间,李愔也发现魏征家隔壁的两栋大宅子,被自己的护卫们住了进去。

除了有点心疼银子,李愔倒也没说什么,毕竟他也知道,银子没了可以再赚,而小命,却只有一条。

‘大唐皇家印书局’已经重新建立了起来,名义上李愔是负责人,实际上,确是几个工部和礼部的五品官员在负责,李愔偶尔去视察一下,在确认没人敢贪污自己的银子后,他也不愿意多管。

此时的印书局,已经逐渐显露出活字印刷术应有的威力,每天哗哗的各类书籍,如同流水般散落到长安城的各个书店,并且继续朝周围地区扩散。

就李愔了解的情况,整个长安城的书籍价格,尤其是科举选官考试的书籍,价格已经暴跌了七成,并且还在不断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读书的人数,也在成数十倍飞速的上涨。

如今只要有点闲钱的人,都愿意买几本书,教自家孩子成才,或者,教自己成才。

而印书局的第一个月的利润,足足五千二百两白银,也进入了李愔的口袋,让李愔很是开心了一天。

目前,已经有机灵商贩,在长安城低价进货,将书卖往其他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那是有多少要多少,供不应求。

李愔的老爹李世民,也已经下旨,在洛阳、江都、成都等地也开设印书局,而这些印书局的收入,就和李愔没什么关系了。

(李愔:哼,伤心,这老子真狡猾,连儿子的钱都算计。)

不出问题的话,两年后,整个大唐的读书人,将暴增十几倍,甚至二十多倍,这期间,能出多少个人才啊。

这不仅吸引住了满朝文武大臣的目光,实际上也已经动摇了那些山东世家的文化垄断,现在以‘五姓七望’为首的山东世家也彻底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派人入京,各种合纵连横,想尽办法的要得到活字印刷术的技术。

因为活字印刷术,整个长安城都开始暗流涌动,据说金吾卫已经抓了十几批要偷偷溜进印书局的‘小贼’,而印书局本身,也前前后后发生了四次不同程度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