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前面有一群小学生,被学校和教师带过来参观。纪念馆安排了辅助说明的小实验,和孩子们的笑脸映衬,显得更加有趣。
第二块区域里的内容,和叶川在车上的介绍有部分重合,却又没有他讲得吸引人,大家就快步通过,只看他没有提及的。
挖掘之前,水工们详细计算了妫水和嬴渠的水量比例,运河的宽度、深度都不是能轻易修改的,否则就会影响枯水期的行船。
如果只是为了完成王朝安排的政绩工程,随着后世经济的发展,这条不能改动的运河,终究要被船队堵满,然后被时代抛弃。
但水工们明显倾注了心血,计算时预想了以后的变化。直到梁朝中期,海运即将兴起并取代它的部分功能,这条运河都还勉强够用。
这样充分到可说是过度的冗余设计,一方面保证了嬴渠的声名两千年不坠,另一方面却极大地加重了国民和奴隶的劳役负担。
田落与江回同声叹气,然后又莫名地相互看了看。
秋缘眨了眨眼,看看田落,再看看江回,“你们叹气的原因我能猜到一二,只是这个爆表的同步率,是不是太默契了?”
田落连连摇手,“我和江回清清白白,这只是一个巧合,是忧国忧民的历史传承在有志青年身上的共鸣而已,可不敢让人误会。”
方菲本来有些同情古人的遭遇,看到田落的反应,差点被逗笑起来,“缘缘就是开个玩笑,缓解气氛,你这说辞太夸张了吧。”
经过他们这么一打岔,大家的神色都轻松不少,秋缘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继续向前,与给人科技感的第一区域、给人沉重感的第二区域不同,第三块区域的主题虽然是历史评价,却更加偏向文学色彩。
转过拐弯,就是一幅巨大的书法,内容是陈夏在观景台提到的古诗,一下子就把游客从肃穆的氛围中拉出来,给后面的板块定调。
顾祎轻声朗诵一遍,声音里有痛恨、有欣慰、有遗憾、有骄傲,把一个同情民生疾苦、又感念先人伟业的诗人形象读了出来。
叶川赞赏地点头,“年轻人里优秀的演员越来越少了,很庆幸还有你和云芊这样的,我现在更期待晚上和于导的见面了。”
顾祎连忙摆手,“根据情境把台词说好,不过是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罢了,倒还谈不上如何优秀,叶哥你实在是过奖了。”
颜慕给叶川帮腔,“不必谦虚,优秀是相对的。剧我都看过,你们的演技和老戏骨也相差不多了,今年没拿的奖项不会很远的。”
顾祎和云芊异口同声:“谢嫂子吉言。”
两人的异口同声,和昨天博物馆里另一对的,有些相似之处,陈夏和方菲暗暗交换了一个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