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这是让人好奇向往又让人充满犹豫的地方。xz距庄里将近4000公里,人们对xz的认知除了好奇向往,对去xz更多的是犹豫不前,而我报考的正是xz大学。经过反复的纠结思考,我决定放弃xz大学的录取,准备去复读,母亲也跟王辉确认了复读学校——冀亮中学。
第二天,背上行囊在母亲的陪伴下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在办理好入学手续后,母亲塞给了我500元便赶下午的班车回去了。坐在宿舍的床板上,一个人怔怔发呆,对复读的生活没有一点向往,也没有跟宿舍的舍友交流便睡下了,就这样复读第一天过去了。次日,复读班级召开班会,会上班主任简单对学校进行了介绍,随后到了各复读生的个人介绍环节,班主任道:“接下来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姓名+学校+分数+理想大学,咱们是按照分数排的学号,按学号开始吧,大帅你先来。”
“大家好我叫王大帅,来自冀实验中学,高考572分,理想大学是武汉大学。”介绍完后同学们一阵议论‘这么高的分还复读啊’、‘是不是脑子坏了,我要考这么高早走了’、‘这哥们行啊,有理想’。
“大家安静,接下来张晓晓。”
“大家好我叫张晓晓,来自县一中,高考512分,理想大学是燕山大学。”
“我是李霞花,来自县一中,高考490分,理想大学是省师范大学。”
我是张诞,来自……全班70名同学全部介绍完毕。而我也成为了班级里的一个焦点,同宿舍的舍友也变的很热情,而我却心里有些茫然,纠结自己还要不要复读。很快上午的课程便结束了,午饭时间到了,我跟舍友们一起去食堂吃饭,我发现我们这种复读生的生活真的无法跟应届生相比(部分现象并不是所有复读生都这样,是因为没钱找的学校不行),没有桌子没有板凳在堂口打完饭每个人拿着饭盆在院子里找个地方蹲着吃。这个时候心里一阵心酸,我是不是应该坚持复读?
饭罢,返回教室准备下午的课程。下午是我最不擅长的物理,因为是复读生很多的时候是刷题、做卷子。看着熟悉有陌生的物理试卷,心里陷入了纠结,在这样的学校我的短板能补上么?做了一套卷子发现该不会的题依旧不会,举手找老师希望能够有不一样的思路。老师来到身边看着听着我的疑问也陷入了沉思,道:“这个题你看一下答案怎么解释的,看不懂你再来办公室找我。”
我心想:“答案要是能解释我就不需要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