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大刀(2 / 2)

没别的办法,他只好起身帮着二舅分烟点烟摆筷子。

女人们忙碌着又做了些家常菜上桌,二舅把小酒碗摆好,分别给满上了,姥爷看众人坐定,这才举杯开席。

照例前三巡酒只说吉祥话,不谈正事。

酒过三巡,这才开始进入正题。

“德福,今天那男的怎么说的?”

姥爷指的的是今天来村里考察那西装男。

大舅脸色有些尴尬,因为这人是他找来的,其实他也是通过社会上朋友认识的,和那西装男并不是很熟。

“唉,别提了。本以为这人有谱的,结果也是走马观花,没个正经意思。”

村主任也叹气,“是啊,这都来了多少人了,咋就是看不上咱村呢?”

桌上几个村委会的也着急,可又想不通为什么,只能唉声叹气。

老祖宗发话了,“别急,慢慢来,总能找到投资的。”

老祖宗就是村里刘家家族里辈分最大的一个老头,说起来年纪和姥爷差不多大,但辈分比姥爷却大了两辈。

按辈分,姥爷得管他叫叔爷。

叔爷性格温吞吞的,其实也不管事,村里以往遇上什么大事了,他也总是那个安慰人的角色,没什么主意的。

论主意,还是得看他姥爷,当年的老支书。

姥爷看向刘老五他儿子刘发强,“强啊,你在镇上上班,我问问你,镇上给的政策,公家得控股这一条,还有缓没?”

刘发强自是知道村里找了这么多人来考察,却没有一个真心要投资的是怎么回事。

就卡这政策上了么。

姥爷这么一问,刘发强知道姥爷这是找到问题的根子上了,可有些事他也没办法,镇上班子不松口,他一个中层也没什么话语权。

“二爷,这个真没什么办法,私人投资最多占五成,再高就不行了,说是市里下的文件就这么说的,镇上也只是照章办事,也没办法改变的。”

关于这几年的政策,杨思源也有一定了解,岛城和蓬莱虽然不是一个市,但应该都是用的省里同一套文件。

指导政策里确实有这一条,但人家用的是“建议”,并没有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