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不是邂逅(1 / 2)

天香楼在姑苏享有的可不是一般的盛名,有人甚至将它与金陵的天风阁相提并论,只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并贵!

天香楼的红叶醪与清霜紫蟹乃是双绝,且是绝配!

红叶醪来自绍兴的丹霞坊,这酒不知是如何做成的,据说喝它也要用夜光杯,因为它不是寻常那种黄澄澄的颜色,而是一种似是金秋霜后枫叶一般的红,所以叫做红叶醪。

当将它倒在夜光杯中时,甚至会稍微地有点葡萄酒的效果,如果以羊脂白玉杯来盛的话,更是红如烈焰,白似清霜,那种惊艳,绝对地让人心荡魂销。

可惜这酒在姑苏只供给天香楼一家,所以,只此一家,别无他号。

据说原因是这种酒的产量非常低,丹霞坊就是开足马力,

一年也就只能生产三个月,因为它的酿造时间是有讲究的,过程也非常的漫长。

一般在农历七月的时候便要开始制药,九月份的时候要制麦曲,进入十月还要制酒酿,到了立冬的时候才是真正开始酿酒的时候,投料发酵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立冬到次年春天,一整个冬天都是黄酒发酵的季节,这长达九十天的发酵期就被称为“冬酿”。

其他春天、夏天、秋天三个季节虽然也都可以酿酒,但除了冬天酿的酒,其他时间酿出来的味道都不正宗。

丹霞坊酿造出来的酒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而冬天则是一年里水质最好的季节。

绍兴的冬天气温低较周边地方要低,尤其在冬天,各类杂菌也比较少,所以水质很好,有利于发酵和保持口味的纯正、稳定。

再加上他们特殊的配料、不同寻常的配方,多方结合,更重要的是最后一步,就是还须将它放在深山的山洞之中放置三十年,这才能使它的颜色变得象枫叶一般地红,这般才能酿出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红叶醪。

所以,这里的红叶醪需要十两银子一坛!

那清霜紫蟹也不是来自阳澄湖,而是吴江梨里的紫菱荡。

这个地方不大,只是一片芦荻芊芊的河湾。此处的淤泥呈一种黑紫的颜色,非常适合苇、菱、藻等水生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很适合小螺、河蚌等贝类的生长繁殖,这些动植物为蟹类的生长提供了大量充足的食物,所以每到秋季,这里的螃蟹都是黄多肉满,个个肥硕。

所以,只要你来吃过一次,保管你会吮指回味。况且,持螯赏菊,亦是俗中雅事也,但岂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这片紫菱荡乃是天香楼老板杜瘸子的私人产业,这里出产的螃蟹只供自家使用,别人出的钱再多,他也不会卖一只,想吃就到天香楼去!

这两种东西任一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更何况这两种东西天香楼都有呢!

沈霞裳此时正站在天香楼窗前,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正是烟波浩渺的五湖湖水,就见那湖边高柳长堤,楼船鳞集,游人如织,不知有多少人至此正欲买舫入湖。

倚窗西望,沙明水际,正有数百野鸭出没波心,鸥鹭翔集天水之间,一派景色幽绝。

现在,一坛红叶醪已经放到了桌子上,沈霞裳此时仿佛已经能够闻到螃蟹煮熟之后散发出来的香味。

据说天香楼掌厨大师父爷爷的舅公原是朝庭的大内御厨,掌握不少秘制的厨艺。

所以这位大师父可是杜瘸子花重金,大价钱聘来的。

这螃蟹的蒸煮虽在平常人看来极简单,但就是这看似极简单的技术也尽显其专业技术。

本就具备得天独厚条件的清霜紫蟹在大师父的手里经他一捣饬,那味道才真正是超凡入圣,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以,这里的螃蟹需要一两银子一只!

现在,沈霞裳已经在慢慢慢慢地品尝着口味着这天上难找,地上难寻的人间绝配。

能享受到今天这一顿美酒加螃蟹,沈霞裳还要多多感谢姑苏的府尹高文定呢,因为在天香楼吃螃蟹是要提前一个月预订的,今天这一顿乃是高文定老早就预定好的,不然那是真的吃不上。

正在独自大快朵颐,忽见一个年纪大约七八岁,头上扎着两支羊角辩,羊角辨上又扎着两支蝴蝶结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一只手里拿着一支糖葫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信封。

来到了沈霞裳的面前,那小女孩举起手中的信封,瞪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道:“有人让我送一封信来给你!”

沈霞裳一见,微感诧异,心道,自己在这并无什么朋友呀!心中虽疑惑,却伸手将信接了过来,又将盘中的螃蟹挑了一只个头最大的递与那小女孩道:“小姑娘,你确定没有搞错么?”

那小女孩咯咯笑着,用手中的冰糖葫芦指了指沈霞裳放在桌上的刀道“你难道不就是一位带着刀的哥哥?”话还没说完就笑着跑走了。

沈霞裳将信封翻来覆去看了两遍之后,便拆开信封将信取了出来,就见那信上的字迹娟秀妩媚,一看便是出自女子的手笔,但张驰有度,结构严谨,心中不禁惊异非常。

就见那信上写道:

顿首足下无恙,幸甚!若乃霜冷未遇,憾衔多时;金陵复寻,缘悭一面。彼苍者天,何误我之深耶?

君本雅士,前闻且将不避风尘,不辞劳乏,践此乐土。今奉书拜上,谨欲以澄湖之鲜,清露之蓉,女儿之醇,兰雪之馨,待君于阊门之外!

夫江南人物,汉上繁华,从来心折;况天下姑苏,吴越胜地,久已慕名。有道是,吴娃罢棹,每羡其莲色之如面;越女浣纱,当羞我衣香之胜荷。素来有愿,每思掇翠罗而翳日,袭朱萼以为裙,以逞梁帝《采莲歌》之“常闻蕖可爱,采撷欲为裙”之想者!

今日晨间,忽闻门前采菱之女歌曰:水澹澹兮莲叶动,风飒飒兮荷花羞;去复去兮水色夕,采复采兮红菱秋。

至乃一问始知,女儿家住吴江。久闻是处,阡陌纵横,水田漠漠,河渠密织如网,实乃水国之里巷。更兼道列廊长,行不着屐;家制舟巧,荡摇随风。时有白鹭冲霄,蒹葭郁郁;惯看锦鳞逐浪,莲叶田田。想来自是别有一番风光,无怪乎归来者皆叹曰:有古桃源之风!

时维七月,序属初秋。湖水清而天高远,苍烟淡而月不暝。今方拟飞木兰之画楫,纵芙蓉之绮舟。止思聊为一乐,而形单影只,引为恨事!

彼君子兮,其有意乎?若然,则明日酉时,将于梨里小镇,秀樾横塘,抚花邀月以俟!

今戏成一书,可谓之“与沈氏书”,聊博一哂,君其见谅是望!

再拜!

看完之后一头雾水,不知是什么人写的,更何况还是一位女子!信的开头与结尾也很含糊,若不是自字体上看出些端倪,连写信人是男是女都不知道,沈霞裳心道,看来此人是故意的,不欲自己猜出她是谁!

再看结尾处的‘君其见谅是望’,瞧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了么!

再想想,自己在此地确实没什么熟人,高文定与吴坚、崔广陵都是男子,断不会给自己写这封信的。不过,不知是不是请别人代的笔,也未可知!不过话说回来了,他们也没做过什么对不起我的事呀!

想不出来什么头绪,便将书信往桌子上一放,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心中暗道,管他谁呢?不去理他,眼前美酒肥蟹在手,何必大费周章,苦苦去猜这些不着边际的事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