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拜师(2 / 2)

太白三子 人猫同笼 1387 字 2022-09-30

“刚刚说到哪……”李梦尘眼珠转到一侧,稍稍回忆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之所以说我流内功浅显,并非自谦。确实是浅显易学,而且威力不大,并无独到精妙之处。而剑……准确来说是刀法,虽刚猛无比,但变化也不算繁多。可妙就妙在,师父临阵对敌时,却无往而不利。我旁观了他多场对决,比他内功深厚、招式精巧者大有人在,可都已是师父的刀下亡魂。打个比喻的话……”

李梦尘一时想不到形容词,挠了挠腮,轻飘出:“就像是,蛋炒饭……”回忆起师父决斗的姿态,不禁好生钦佩,已多年未见,略显牵挂之情,“对,就是蛋炒饭!蛋与饭都只是最寻常不过的食物,组合起来却是一道美味,不过终究只是普通人也能炒出来只是平庸之作。但同样是蛋炒饭,若是名厨所炒,却能妙铲生花,胜过许多山珍海味。”

红娜被逗得放肆直笑:“师父您,妙铲生花都来了。”与李梦尘相处虽以师徒相称,却不像两人相遇之前所活的日子一样,说话双方都需肚藏机心、互相揣测。心之所想、言之所发。每念及此,顿感胸怀大畅、如沐春风。

李梦尘摆摆手,说:“当中奥妙实难以言传,恐怕只有亲眼看到你师公的武艺你方能意会。”

红娜不解,叹道:“师父言下之意是您还远未到师公的境界,您的武功在劣徒看来已是登峰造极。原本以为您和师公即使有差距,也不至于被甩离。难道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李梦尘手摆的更快了,说:“我师父见多识广,常常感叹,世间武学传承,大多一代不如一代。他曾说道:‘师传艺,但求复刻自身。徒学艺,往往不假思索、亦步亦趋。之后的传人,更是怕折煞了祖师爷的心得,也不敢更新己见。可世间万物但凡传递,总有折损,武功也不例外。传十剩九,传九剩八,直至一塌糊涂,不堪大用。’师父每叹此事,总大为感伤,想必是与各门各派的传人比剑,总是相胜。而能开宗立派的大宗师,遍历古今,屈指可数。若武学传承没有折损,他们能与祖师爷的本领相弱,性命相搏,纵使被杀身亡,也是不枉此生。”

红娜心想:“早就知道师父性情乖癖,与凡夫俗子大为不同。没想到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原来师公也不遑多让。物以类聚,有意思的人都走到一家了。”

李梦尘讲的兴起,语速加快:“因此我师父决定,我【大天一流】中人,教授武艺,只教基本的刀法、内功和武学理念,杀些宵小之徒够用即可,至于如何运用,全看个人。他免得我学得与他太过相似,从此在他的影子里面打转,永远迈不出去。”

红娜回应道:“这个想法好!若师父学得跟师公只需六七分像,也足够横行江湖有余,但却会因此而不思进取。终其一生,顶多也只进步到分个师公罢了。但……但这个想法也有个缺点,对徒弟的资质、机缘要求也极高。”

李梦尘知红娜聪慧,道理一点便明,点点头说:“因此我流,非遇到令人无法拒绝的天赐之才,绝不收徒。虽然门训不可违,不过你我有缘,正是天意,天意亦不可违。我生性是随遇而安之人,故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你为徒。我的武艺自出师以来,大多由自己在无数场砍杀中感悟得出,少部分由……家传武学中重新品味、研习而出,经年累月,已和师父的武功大为有别,刀法也许还有七分,内功却只剩三分相似。形态虽然不像,但【大天一流】的武学理念依然是一脉相承,并未忘本。至于是否已青出于蓝,犹未可知。”

红娜听了脸色一红,她知自己绝非什么练武奇才,只是因缘际遇,准确来说是自己厚着脸皮、胡搅蛮缠,才得以拜遇明师。娇羞渐浓,怕被看到脸上神态,索性噗的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师父在上,请收小徒阿依克孜一拜。”

李梦尘心领神会,演起师父的架子,说:“徒儿请起,日后谨记为师教诲,勤奋练功,不负为师期望。”他也顺势将尴尬化解。

红娜过后,回想起师父在说自己家传武学时,脸色露过一丝愁容,随即又飘散而去。再回想起来,他对自己的师门侃侃而谈,对自己的家世却只字未提。想必家世是他唯一的秘密,又或者说是人生的命门、要穴所在,自己之后也绝不能轻易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