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的琉璃品,她以同样的价格,卖了部分给林夫人,别的剩下的一批,她让杨文举统计出前来榆州进货的靠谱的大商人,她把这些人召集在一起,给这些人每个人都分了一批的琉璃制品。
当然了,这个进货价,对比京城的天价琉璃制品,是极为便宜的,便宜得让这些大商人,眼睛都直了。
一个普通的琉璃杯,在北地出货价只要二两银子,但是到了京城,可以卖到最少上百两银子。
可谓是暴利中的暴利了。
尤其这个琉璃制品,那可是紧俏货,属于有钱也买不到的物品。
只要有这个货物的商人,就可以结交权贵,算是身份的象征。
这些商人得到了这一批的货物,就更加的激动了。
这些商人得到货物以后,当即,又进了一些北地别的货物一起,拉着车队朝着全国各地去卖货去了。
而榆州有琉璃制品的消息,也这样渐渐的传了出去。
曲夏芳为了带动榆州的经济,可真是煞费苦心的。
这些琉璃制品之所以低价出售,就是为了带动地方的经济。
当然,她开设琉璃作坊,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给榆州的人们都用上琉璃窗。
北方本来就寒冷,冬日又很漫长,到了冬日,人们用的都是纸糊的窗户。
这让屋内的光线也变得特别不好,而且,还不保暖。
如果赶在冬日以前用上琉璃窗,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所以琉璃作坊有了经验以后,第二批的琉璃,就全部用来烧制家用的琉璃的。
听说要烧制大块的琉璃,匠人们还是没什么信心的。
不过,第二批的琉璃,仍旧非常的顺利。
这批琉璃烧制好以后,大块大块的运送到了县主府,县主府的匠人,立即变得忙碌起来。
人们开始切割琉璃,安装玻璃窗。
曲夏芳的书房和卧室,客厅,就首先换成了琉璃制品。
这些琉璃窗,花了三天就安装好了。
府邸里的下人对着琉璃窗户看了又看,别提多喜欢这个琉璃窗了。
而榆州的官员富豪们,都对县主府的玻璃窗好奇不已。
不少贵妇人都下了名贴,想要拜访县主府。
曲夏芳为了打响琉璃制品的名头,特意还举办了一个琉璃制品的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