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彻底改变大明(2 / 2)

“儒家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想了半天,李洪觉得还是要先从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儒家学说下手,先是提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后继续对着宋濂言道:“朱子曾云,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物理,便是格物致知,是存乎于自然之中的道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假设、实验、论证等途径进行认知,而这个过程,就是格物,通过格物,知晓了物理,就能够做到致知的境界,达到‘吾心之所知无不尽’的境界!”

宋濂闻言,又是点头又是皱眉,一脸受教了,却又抛不开面子点头的样子。

而李洪则没在意这么多,继续说道:“朱子还曾言过,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

“因此,格物致知,并非是抛弃了流传这么多年的礼教约束,而是通过格物,从而诚意,从而正心!”

“只有正了心,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

“所以我们应该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物理,绝非只是旁门小道,实则是儒家的正统大道!”

李洪有些郑重的和宋濂说着这些,毕竟他觉得,想要让更多人培养出科学观念,最主要的并非是他直接照本宣科的将后世的科学理论照搬过来,而是让现在的读书人转换一下观念,这样才可以彻底改变大明。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李洪便是想到了两个办法,第一便是科举,此法最为有效,毕竟读书人也是务实的。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那若是帝王家不再喜欢之乎者也,只有学会了物理,明白什么叫科学才能做官,这群读书人都不用鞭子抽打,自己就会去研究。

其二,便是让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给李洪的观念站台,因儒家文化多年的沉浸,除了少数几位开宗立派之人,其余的读书人大多是从众的,这也是为何宋濂地位如此特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