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贵省,十八线小县城,启灵镇。
清明时节雨纷纷,细腻切嘈地润湿了这片没有被现代化建筑侵蚀的土地。
启灵镇有一座高大的城墙,城墙上插立着各色古代旗帜,正门墙上有一座高耸的城楼,红木黑瓦搭建而成,镇里的道路铺设的是青砖绿瓦,街道两旁楼阁是灰砖楼阁。
今日是寒食节,也是启灵镇赶集的一天,对于这个十八线的小县城来说,这两节日只要有一个都会热闹非凡。
两个节日在同一天,街上更是人山人海。
各类商摊小贩或推车、或挑担、或搬运、或骑小三轮占据街道两旁,然后坐在简单搭起的雨棚里,烤着两块烧红的煤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只要有行人即将路过自己小摊,他们不禁扯一嗓子,惹得行人不禁一望,随后便被热情介绍着各种商品,待行人离开时手中便不由的多了一袋物品。
祁域提着今天祭完祖后不剩多少东西的袋子,优哉游哉地走在街上,看着四周琳琅满目的商品,听着摊主扯着脖子的吆喝声。
“这才是生活啊!”
前几天,祁域又双叒叕被辞了。
因为性格十分佛系加上做事慢条斯理,在犹如压榨机的公司中显得格格不入,一天的干活量还没有最低工资的员工多,所以不到十天就被辞了。
好在老板还算是个人,干了十天的活还是给他付了钱的。
当然,如果祁域不花两三个月去计较话,老板会直接不当人。
也因此,他两年内找了四十九份工作。
生活状态便是找工作、辞职、打官司、拿钱、再找工作。
最后他选择回到父母所在的小县城,准备平平淡淡过完这一辈子。
当然,代价便是每天得忍受母亲大人的唠叨。
前方,母亲大人王凤春经过与小贩的激烈砍价后,终于将价格从一斤两块六砍到一斤两块五,然后喜滋滋地买了两斤。
她提着今日要吃的饭菜,转头想递给儿子拿着,结果发现他慢悠悠地吊在后面,东看看西瞅瞅。
见他这样子王凤春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哎呦,恁走快点嘛行不行。”
“吃饭都不晓得积极,我看你脑壳子是真滴有哈子问题哦!”
“你说你,读辣么多年的书,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养只猪都能够卖好多钱了。”
“你嘞,除了吃就是睡,你说你和猪有啥子区别嘛?”
听着母亲大人一连串的数落,祁域淡淡回道:“猪不挑食,我挑食。”
王凤春见儿子还敢顶嘴,顿时来劲了,讥讽道:“你当然挑食嘛,你要是不挑食早就找到活路咯。还用得着来这里啃老咩。”
“赶紧过来拿到!二十岁的身体活得跟个六十岁的人一样,你|妈我都还没过上这种日子,你倒是先过上了。我看你以后是不是还想走在我前面?”
顶着母亲大人叽里呱啦一大堆话,祁域来到她面前接过袋子便头也不回的接着往前走,身后母亲大人见此,语速更是快了不少,语气也更是浓烈不少。
这,就是他在十八线小县城的日常生活。
快哉快哉!
当然,如果少了母亲大人那萦绕在耳旁的魔音就更好了。
因为县城的政策是开发旅游,所以这里的一切都往古风靠近,他家自然的也就住在一个类似古代的楼阁中。
其实屋子里的功能设施和水泥楼房没什么区别,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县里这样做,主要是给人一种仿佛身处在古代中的感觉罢了。
回到家,在母亲大人的辛苦劳作打扫下,一顿丰盛的昨夜菜才缓缓端了上来。
祁域见状撇了撇嘴:“寒食节还真吃冷食啊,吃点热食一点也不行吗?”
因为阳贵省可是天无三日晴的事实,一年三季基本都是在二十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