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将至,无论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都忙碌了起来。
贾琮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在宁国府主持过年,虽然,自己的老子贾敬刚死了半年多,但是对于宁国府,一点都没有影响。
宁国府中宾来客往,络绎不绝,前来送礼的人都快踏破门槛了,比起往年热闹了数倍。
这段时间,贾琮也是非常的忙碌,有些重要的人物,也需要自己亲自迎来送往。
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去陪陪林黛玉,陪她练练武,读读书,培养培养感情,再送点西瓜过去,把这小媳妇给哄好了。
去见见薛宝钗,陪她说说话,聊聊天,谈谈商业大计,让宝姐姐也发挥发挥自己的长处,慢慢的接触自己的生意。
妙玉那里也去看了她几次,给她送了一些生活用品过去,准备了一些貂皮给她送了过去,还给她送去了几个西瓜。
妙玉见贾琮如此的关心自己,心里也很开心,拉着贾琮给他讲了一会卦象。
惜春也回到了宁国府这边,见这边天天吃西瓜,直接就不走了,住进了为她准备的院子里。
在这边的生活水平,可比她在荣府强多了。
荣府那边,老太太的待遇最高,吃的用的都是府里最好的,这几个姐妹们,每天也就陪老太太吃一顿饭,其余的都是在自己屋里吃,自然没法和老太太比。
贾琮在宁府这边,那是一家之主,再加上自己有钱,今年更是山珍海味,搜罗了无数。
对自己身边的人也大方,对吃喝上并不苛刻,平儿,鸳鸯等人都是陪着贾琮一起用饭,享受同等的待遇,比起贾母更加的奢侈。7彡筗彣網
惜春早就想搬回来住了,也可以陪在哥哥身边。
只是探春,迎春她们不让,惜春走了就少个玩伴了,老太太也不同意,惜春留在身边,更容易拉近和宁府的关系。
虽然,贾琮是自己的亲孙子,但是,毕竟已经过继到宁府了,严格算起来,已经算是两家人了。
贾琮对自己也很孝顺,更是贾家的晴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所以,这关系还是需要多方面的维系的,对于这个孙子,贾母必须牢牢地笼络在身边。
那即是贾府的门面,也是自己的荣耀。
惜春以过年为借口,回家来住一段时间还是没有问题的。
回来以后,惜春可是高兴坏了,陪着贾琮一起吃饭,一起玩耍,偶尔让贾琮给她讲个故事,直接成了贾琮的小尾巴,走到哪跟到哪。
连和秦可卿的约会,都被小家伙给搅和了,尤氏那边就更别提了。
自从惜春回来以后,秦可卿的脸色就没好过,看到这个小姑姑,恨不得立刻把她给赶走。
当然了,只是想想罢了,她可没有这个本事,也不敢招惹这位小姑姑。
贾琮对这个妹子,那可是心疼得很,看的自己都有点嫉妒了。
惜春打搅了别人的好事还不自觉,还天天的乐滋滋的黏在贾琮身边。
妹妹和自己亲近,贾琮自然喜欢,些许的打搅并不介意,自己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卿卿我我,妹妹就不一样了,等长大了就离开自己了,趁着还小,把惜春宠成了小公主。
白天没时间找秦可卿,只能晚上偷摸的去幽会了。
其实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贾琮去秦可卿的院子里,一待就是一两个时辰,平儿,鸳鸯等人那也都是人精,早就已经发觉了,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最近几天,也尽量个给贾琮提供方便,让贾琮心中感激。
这样懂大体的女人,有那个男人会不喜欢呢?
平儿,鸳鸯,袭人,她们三个,对贾琮还是非常的体贴的,可能是年龄大些的缘故吧,对贾琮照顾的非常的到位,甚至是溺爱。
鸳鸯可能有老太太提点的缘故,对贾琮管的比较多,若是做得太不像话的话,也会提醒贾琮。
这个大秘书做的真是太到位了,对此贾琮也乐见其成,真要是没人管了那可就乱套了,有鸳鸯管着大家,也免得自己得罪人了。
只要自己挺着鸳鸯就行了,在后宅里,鸳鸯说话比平儿还要管用一些。
两人相比的话,鸳鸯的性子更强势一些,平儿的性子,更随和一些。
她们两个,是自己在宁国府里,真正的左膀右臂,帮自己管理着宁国府的一切。
贾琮没有正妻,有来府里拜访的女卷,只能让尤氏出面接待,有时候带着秦可卿一起接待,算是给她们找了点事做。
这种事也只能她们两个人来做,平儿和鸳鸯身份上差点。
自己虽然没小看过她们,真要让她们出面接待客人,人家客人们会觉得贾琮瞧不起她们。
现在就是这种世俗,贾琮也无法改变。
利用在家这段时间,贾琮亲自主持了贾家的宗祠大会,将一年祖产的收获,进行了分配,发放。
往年都是由族老们代替自己主持,既然自己在家,这种收买人心的事情,自然要由自己来做。
看着一个个族人们,高高兴兴的拿着东西离开,贾琮也有些欣慰。
由于自己的管理到位,祖产的收获,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对此大家也都很开心。
“侄儿拜见琮叔。”
贾琮抬头一看,见是贾蔷,点了点头:“是蔷哥儿,最近做什么了?我回来这么久,也没见你去给我请安,怎么,不想认我这个叔叔啊?”
贾蔷这小子,在学堂里就和自己不对付,被自己教训了一顿,贾珍和贾蓉死的时候,又往自己身上推,觉的得罪了自己,几乎很少在自己面前出现。
再加上贾琮让小六子放毒蛇咬了他,而且还咬了他的舌头,在族中便成了个笑话。
到现在还有人打趣他和蛇亲嘴,被蛇吻的事情。
贾蔷尴尬的笑了笑道:“琮叔说笑了,琮叔那么忙,侄儿也不好上门打搅,我现在在琏二叔的贾氏矿业帮忙,帮琏二叔跑跑腿。”
贾琮点了点头,这小子以前跟着贾珍,和贾琏也能说得上话,倒也不意外。
说起来自己过继到宁国府,和宁国府血脉最近的,就是这个贾蔷了。
只要他能上进,自己倒也不介意帮他一把。
“嗯,好好干,干得好叔叔不会亏待你的,会让琏二哥给你安排个合适的职位,若是有什么难处,也可以来找我。”
贾蔷闻言,拱手笑道:“侄儿,多谢琮叔了。”
贾琮看了看剩余的东西不少,就多给了他一份,贾蔷欢天喜地的带着东西离开了。
最后,给那些选出来的族老们,每人多分了一份,剩余的继续库存,转到下一年,或者有特别困难的,可以申请资助一下。
自从贾琮当了族长以后,不但族产的产量日益增多,大家分得的收益也越来越多。
凡是族中肯出力的,贾琮根据能力大小,都给他们安排了一份差事,养活自己以及一家人都没有问题,再加上族中年底的收益,足以让他们过一个好年了。
至于那些游手好闲的,不想出力,光想捞好处的,贾琮也不多管,但是,也决不会让他们打着自己的名头乱来,一但发现绝不留情。
陪着这些族老们吃了顿饭,商量了一下族中的事情,这才各自散去。
······
这日,荣国府中来了一个有趣的人物,正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刘姥姥。
真要说起来,刘姥姥和贾家没有任何的瓜葛,这次是来找王夫人打秋风的。
刘姥姥的女儿,嫁了一户人家,这家人姓王,是本地人士,祖上也曾经做过一任小小的京官。
昔年与王夫人的父亲认识,因贪慕王家的势力,和王家连了宗,认作了侄儿。
这件事,王家并没有当回事,只有当时跟在京中的王夫人,和凤姐的父亲知道,其余人皆不知道有这一门远族。
这家人其祖早故,只余一子王成,因家业萧条,无法在城中为继,就搬去了城外的庄子上居住,现已亡故,留下一子王狗儿,娶了刘姥姥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