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极殿内,进入到了一众神奇的状态之中。
文武百官在经历癫狂之后,却是渐渐的冷静了下来,整个大殿内只剩下一道道沉重的呼吸声。
镇倭大军副将、鹤庆侯张温,转着脑袋左右张望了一圈,深吸了一口气后,再一次躬身道:“启禀陛下,镇倭大军数月前探的倭国本岛西北海域,有一座名为佐渡岛的海岛,岛上探得有金银矿……”
大明还能更加有钱?
随着张温将被称之为金银岛的佐渡岛说出之后,中极殿内的文武百官已经自动忽略,这座佐渡岛的归属问题。
郁新替在场所有人,问出了心中的期待:“鹤庆侯可知此岛又能产出几何?”
“根据我军营中匠人核算,此岛可年出黄金不下万两,白银与石见银矿产出可不相上下。”
张温轻声回答,随后目光紧张的看向文官们,生怕这些人再一次的疯狂起来。
只是,这一次在听到有如此丰饶矿产之后,朝堂上的官员们却并没有再一次癫狂。
实在是已经麻木了。
甚至,百官已经产生了一种,每年多出来这么多钱该如何用掉的想法。
朱元璋同样是不知如何开口,压在大孙子肩膀上的手重重的捏了两下。
朱允熥抬头看向老爷子。
“镇倭大军的奏报如何?”
“有东水关外那五十万两银子,奏报自是属实的。”朱允熥琢磨了一下,悄声回答。www.7Эzw8.com
佐渡岛这件事,当初还是他在某个地方冲浪的时候,被一位朋友告知的。
这座岛很大,整个岛上好几十处金银矿脉,巅峰时期一年可产黄金一千五百公斤,白银四十吨。
而整体矿藏量可达八十多吨黄金,两千多吨白银。
而那位朋友,还告诉了他在琼州府的那座含铁量高达百分之七十的露天石绿铁矿。
朱元璋感叹了一声:“怎的倭国竟有这般多的金银矿?”
怎么不会多呢。
朱允熥心中亦是感慨着,在美洲大陆没有被发现之前,倭国可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产出地,整个倭国直接被西方称之为金银岛。
“孙儿听闻,倭国其实还有不少地方富有金银矿藏,只是产量及开采冶炼,大多不如石见银矿方便而已。”
默默的,朱允熥又为倭国的覆灭,在老爷子心中做起了铺垫。
朱元璋哼哼了两声,低头瞥了大孙子一眼。
“启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这时候,本来准备今天朝会打酱油的茹瑺抱着笏板走了出来,到了大殿中央。
茹瑺是兵部尚书。
他一站出来,身边的詹徽便立马转头,皱着眉看了过来。
这老倌儿要搞事!
詹徽盯着茹瑺的身影,暗戳戳的想着。
朱元璋则轻声开口:“准。”
茹瑺抖抖衣袖:“臣请陛下下旨,京卫发兵,讨伐安南、寮人部,震慑其不臣之心,收缴其兵马,申斥其狂妄之举,以镇我朝南方广东、广西等地安宁。”
自己是兵部尚书,干的就是操练天下兵马、整顿军务,杀人放火的事情。
先前是朝廷没钱,自己管着兵部的事,却也不能不顾及朝廷的艰难。
可是现在,朝廷有钱了。
很有钱。
兵部就要干兵部该干的事情。
口出讨伐的茹瑺,这时候就如同一位手持长刀马槊,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威风赫赫向着敌人挥舞着利刃的冲阵大将。
今日里最先反对征伐的户部给事中,立马皱起眉头,哪管说话的是兵部尚书,已经是再一次上前。
“臣以为,朝廷无论如何,都不该轻启战事。兵家大事,干系社稷,牵连天下万民,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累及社稷安宁。”
朝堂上,有脚步踩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臣,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奏请陛下下旨,出兵讨逆。”
“臣礼部尚书任亨泰,奏请陛下下旨,出兵讨伐。”
随着詹徽和任亨泰先后出班奏事附议,那户部给事中的脸色大变,满脸的尴尬。
而在朝堂上,余下的官员也都神色莫名,无不在悄悄的交头接耳,明显是在商论此局又该何去何从。
少顷。
“臣等附议。”
“臣等请陛下下旨,出兵讨逆。”
“……”
一时间,有近半的文官在兵部、吏部、吏部带头下站了出来附议。
那户部给事中已经快要将脑袋埋进裤裆里。
自己看得清楚,明明此刻附议出兵的人里面,还有先前拒绝大明出兵征讨安南和寮人部的家伙!
今天这场朝会上,风向可谓是一波三折,数次转变。
武将一方,景川侯曹震已经快要憋不住笑了,若非是陛下突然来了,只怕自己这个时候就要笑出声来了。
什么时候,他们这帮人还没有开口说话,对面那帮文官就开始鼓动着陛下要出兵开战了。
然而,接下来更让人出乎意料的事情,便发生在这座中极殿内。
只见开国公常升缓缓走到了兵部尚书茹瑺身边。
“臣启奏陛下,朝廷不可轻易出兵南下。”
夭寿了!
文官们喊着要出兵征讨不臣。
身为武将领头人的开国公常升,竟然说大明朝不能轻易出兵。
而被老爷子压着坐在圈椅上的朱允熥,心里几乎是乐开了花。
歪头看了老爷子一眼,朱允熥便开口道:“开国公于出兵之事,有何见解。”
常升看了眼皇帝,随后才点头开口:“兵者,当重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国之事,须得万全,才能百战百胜。”
闻言,殿内众臣纷纷点头。
出兵安南和寮人部,不是中原镇压叛乱山贼之类的。
这是国战,比拼的不光光是前线将士的悍勇,还要比拼两国的底蕴和实力。
加之南方那等恶劣的地形,若是没有万全准备,便是多少兵马都能被生生的填进去。
常升则继续道:“应天至广西,万里之遥,若以官道陆行,朝廷钱粮耗费无数,地方州府支应艰难。
臣以为,当下令龙江船厂开造大船,可供数万大军由应天城顺江而下入海,劈波斩浪
运兵船、运粮船、水师战船组以船队,直抵广西道于安南海岸,两面夹击安南,使其难以揣测我军真正主力,疲于防备。”
“而朝廷,也可节省大军开拔行进耗费,战后大军收缴钱粮,亦可由大船装载,直运应天。”
常升直接将前两日朱允熥在都督府和他们提到的军略给概括的说出。
而走海运,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在大明漕运之外,再开海运之路。且这条财富之路,将会由大明的勋贵们掌握。
即便是常升也不能拒绝这样的好处,哪怕他不眷念南方的一分一毫的产出,但其他勋贵却不可能如他一样。
在朝堂上向来存在感极低的工部尚书秦逵迟疑开口:“造大船,走海路?”
朱元璋亦是来了兴致,好奇道:“都督府是这般想的?”
常升点头道:“臣以为,此番若要征讨安南,朝廷可出京卫兵马三万,仅需海船百艘运载兵马粮饷,可为朝廷节省行军粮草过半。
待大军有斩获,也可由海船运回应天,亦是节省粮草开支。”
秦逵皱眉沉吟着,仔细思考着大军出征的耗费问题。
而郁新已经开口道:“启禀陛下,开国公所言不假。若我朝大军出征,仍由官道陆路南下,朝廷必然要征发役夫运送粮草,如此之下朝廷就要多出一份口粮。南下沿途地方官府,亦要供应大军粮草,运送途中仍要耗费。
若是由海船南下,虽有耗费,但却远不是官道陆路可比。且海面之上道路通畅,大军南下耗时也将缩短。臣虽为文臣,但也知晓兵贵神速的道理,大抵便是如此。”
一条大船,可以运漕数千担的粮草,而只需要水手百十人而已。但换成走陆路,数千担的粮草就要数百人来运送,还要派遣护送的官兵。
古往今来,凡大军出征,言称数十万、百万大军,实则上大半都是将那些承担运送粮草等服徭役的人给算了进去。
一支号称有十万大军的军队,实际上往往可以用于战争的官兵,只有三四万左右。
余下的,都是那庞大的维护这支军队能够正常运行的人员。
朱元璋几度考量,最后拍拍朱允熥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