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说:“各位兄弟,现在不是议论谁来做梁山之主的事,现在的头等大事是先安葬了晁盖哥哥。”
吴用马上吩咐人替晁盖洗了尸首,装殓衣服巾帻,停在聚义厅上。
众头领全部带孝守灵。
安葬了晁盖之后,吴用扶着宋江要他坐在首位。
宋江不肯,坐在次席。
吴用朗声道:“各位兄弟,晁哥哥已经往生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咱们今天就把寨中之主选出来。”
李俊、童威、童猛三人站起来,一齐叫嚷:“还选什么,我们当中除了公明哥哥之外,谁能坐得这梁山头把交椅?”
众头领纷纷称是,让宋江坐首位。
宋江道摆手道:“不可,万万不可,晁哥哥临终嘱咐,谁捉了史文恭,便立他为梁山之主。”
卢俊义等人又一通苦劝。
宋江只得点头,卢俊义、吴用二人扶他到首位,众头领一齐跪下参拜。
人走茶凉,再没有谁提是哪个射死晁盖的事了。
又过了几日,武植找到宋江谈起受招安的事。
宋江担心晁盖刚死不久,他过去的心腹会闹事。
武植不以为然,由他主持召集头领们商量受招安事的。
让宋江没想到的是:晁盖以前的那些心腹并不反对,纷纷同意。
武植和宋江约好,自己回去向皇上复命,十日内一定有回信,让宋江在梁山做好随时受招安的准备。
五日后,赵佶派了一个六品主事带着一百坛御酒,银两、布匹若干,分赏给众头领。
并加封宋江、卢俊义二人封了武德大夫,其他头领也各有封赏,但并不让梁山人马进城,只让他们驻营在城外。
这天,金殿上,赵佶升殿召集朝中重臣议事。
先说了北方战事。
现在宋、金正在作战,辽国人趁机在后面偷袭宋军,童贯被前后夹击,首尾难顾,已经丢了六座州县。
三日内来了十几封要求朝廷增兵的六百里加急军报。
赵佶这才召集众臣商量对策。
赵佶:“哪位爱卿愿意率人马去抗击辽军。”
没有人应声。
大宋自赵匡胤立朝以来,在吏制上就是实施“扬文抑武”的方针。
文臣即使同品,文也要比武高半级。
军中行武出身的将领既然有许多军功,也难以得到提拔做到高官,而高级武官大多是太监出身的童贯、随从出身的高俅之流。
这些人只懂得逢迎拍马,钻营媚上之术,并不擅什么军事,这就造成那些行武出身,懂得军事的将领们寒了心。
赵佶连问了三声,还是没有人应声。
赵佶怒道:“你们这些人,平时总说自己忠君,替君分忧,怎么一遇上难事就不吭声?”
几个一品大臣相互看了看,高俅出班奏道:“官家,臣以为辽国不过蛮夷小国,不必我大宋兴大军征讨,只派些末流人马出征就能凯旋。”
“你说的是谁?”
“刚刚被招安的梁山贼众,这些人一个个野性难驯,心怀二意,时日长久或出祸乱,不如让他们去征讨辽军,两狼相争,俱有损伤,可谓是一石二鸟。”
赵佶只懂书画,也不懂军事,听高俅这么一说,觉得颇有道理。
派梁山的这些人出征,一则可以打击辽军;二则也可以消耗这些野性难驯的草寇。
他赞道:“高爱卿这个一石二鸟之计甚妙,那朕就拜宋江为帅,卢俊义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