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内部打来打去打生打死都没什么关系,但是要让那些属于异族的人,占领的属于自家的地盘儿,甚至逆原,那就超出了两个老家伙的想法了。
吴少项点了点头,这没错,毕竟在他看来,郭戎现在说的大概就是从他嘴里通过吴少雄说的。
说着郭戎指的自己脚下。
看着眼前两人的反应,郭戎有意味深长的补了一句。
随着郭戎的话音落下,两位老将直接陷入了沉思之中。
郭戎说的其实都是宏观上的推测,但是打仗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得到了精准的信息,准备的十足充分之后才能动手的。
绝大多数时候等到所有一切都准备妥当,所需要的信息和情报整合完毕之后,或许黄花菜都凉了。
就统兵将领而言,郭戎的性格其实已经算是非常保守了。
但是,喜欢在出征之前尽可能做到整装齐备的郭戎,在感觉到危机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机械的墨守成规。
在出现危机,在获得机会,也会果断出击。
比如这一次亲自领兵从侧翼出击,准备偷袭胶东。
比如在发现胶东的威胁远远超出预期之后,立刻改变方案准备大军出击。
韩弘、吴少项两的年龄远超郭戎,两位的征战经验和经历都比郭戎要丰富,郭戎说的东西他们两个人可
以清晰的听明白。
虽然郭戎仅仅说了两个推测,并没有直接说出倭兵登陆辽东的证据,但是仅仅从以上三点,就已经清楚的表明李师道的问题了。
所以,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的情况下,韩弘和吴少项两人其实已经认定了郭戎的推测。
事实上在他们两个看来,在郭戎所代表的朝廷和河北三镇所代表的叛军马上要进行大战的时候,李师道哪里有没有倭兵已经不重要了。
甚至于李师道是不是叛军的成员都不重要了。
还是那句话,不绝对的忠诚,就等于绝对的不忠诚!
战争这东西从来就不是儿戏,否则孙武子也不会在孙子兵法的开篇就写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一个模棱两可、心怀叵测、身份不明的家伙留在身边绝对是一种巨大的隐患,不在开战之前干掉,难道还留着过年么?
等到两人的神情开始变化,郭戎继续说了下去。
虽然都只是推测,但是这些推测逻辑毫无问题,两位老帅心中仅存的顾虑也已经消失殆尽。
两位老帅的反应和吴少雄的推测如出一辙,让郭戎今天再一次对于一个优秀的幕僚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听到高句丽复国,两位老帅是彻底懵逼。
高句丽已经灭国近一百五十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复国,没有人谋划,没有人支持是这绝对是不可能的,韩弘和吴少项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差。
尤其是是吴少项,在郭戎的目光中,吴少项此刻的面容因为愤怒和不安而变得有些扭曲了。
韩弘的手重重的砸在了眼前的几案上,险些将木质几案直接砸断。
韩弘的表现是极为愤怒,但是事实上,吴少项受到的震惊要远远超过韩弘。
因为之前的郭戎所说的信息,事实上就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只不过通过自家其弟弟的口而已,然而无论是渤海国进入辽东显然不在他的记忆之中。
吴少项最终长叹一声,随即整个人都颤抖了一下,抱起放在几案上的酒坛直接朝自己灌了下来。
大半坛酒一饮而尽,随后深吸一口气。
说完之后,吴少项将手中的酒坛子重重的直接砸在了地面上,随之破碎的陶片四散飞扬。
几乎是在一瞬间,吴少项突然间就变得极为落寞和悔恨。
吴少项就这么径直跪在了布满了破碎的陶片的地面上。
相比较淡定的郭戎,韩弘则是一脸见鬼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