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太上皇的独白(2 / 2)

完成了对于张嘉轩的咨询,郭戎回到了太上皇李诵的身边。

李诵当即放声大笑,「也好,我们离开长安已经整整两年了,啧啧

啧,这比朕当皇帝的时间都长。」

李诵选定了道路,郭戎自然不会反对,那条路他也是清楚的。

毕竟前半段跟走河东道相同,就是沿着河道向东,非常平坦,至于后半段……

自己曾经让韩愈命令长缨军侦察营、工兵营的新兵在府谷到长安之间进行侦查和勘探,以方便日后修建运煤的道路。

只不过郭戎没想到,这条路刚刚被勘探选定好,直接就被韦贯之等人征用了,作为了未来府谷——长安的道路,根据韩愈送来的地图和自己的记忆,郭戎感觉很像是后世包茂高速的路径。…

根据侦察营汇总的消息,这条路是可以让大队人马通行的,所以从一开始郭戎就把这条路当做了备选的路线之一。

虽然选定了路径依旧处于雏形的阶段,而且位于崇山峻岭之中,但是郭戎对长缨军工兵营、侦察营的素质郭戎还是有信心的。而且根据郭戎了解的情况,韦贯之依旧组织民夫开始向长安运送原煤了。

随着返程的路径确定,长缨军的侦察营立刻出动,探查路径的同时继续绘制地图。

从草原返回丰州之后,郭戎带领北征军的一众将领,再加上早就等候在此的朔方、振武、河东三镇的主要将领开始紧锣密鼓地收拾后续事宜。

天德军和振武军完成了合并,不过此时的振武军最重要的任务从防御漠北,变成了支援朔方和膜拜,同时确保府谷——这一新兴的大唐能源重镇的安全。

随后,出征之前被从各军抽调的骑兵分别回归各自的建制,需要留守丰州以及补充给云中、呼延两个都督府的兵马进行调配。

完成了所有的补给和调动之后,完成了重新编制的禁军沿着选定的道路沿着黄河向东行军,十天之后,大军开始沿着黄河的转角这项折向南方沿着曾经走过的不太宽阔的山路前进,半个月后抵达府谷。

对府谷产生好奇的不仅仅是太上皇李诵,还有一众禁军的将领,所有人都好奇被郭戎称为煤都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

根据郭戎的说法,曾经的府谷,不过是一座小城,两百驻军,两三千民众而已。

然而,当禁军穿越山路抵达府谷的时候,看到的何止两三千人,整个府谷的山坡谷底到处没密密麻麻的人堆满。

漫山遍野,人山人海确实是写实而不是修辞,这人流的密度,比起长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些人拿着某些特殊的工具进行勘探,有些在不停的劳作,还有些人用箩筐将已经被取出的煤块装好背负着前行,在郭戎的感觉里,此时的府谷,已经变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无比的工地或者矿场。

人群之中不时还会出现几个穿着官服的差人,似乎是告诉别人这里还是在大唐的治下。

当然,此时的府谷已经不再叫做府谷镇,而被升级成为了府州,大唐的煤炭重镇,府州!

「一年前,中

书省就已经将府谷镇升级为府州了,治所就是曾经的府谷堡,另外户部、工部在这里设置了监察,刑部在这里设置了衙门,发改部、将作监、海运监、科技监在这里……,兵部直接在这里成立了一军,专门守护府谷的安全。」

站在曾经府谷堡,也就是现在府州的城头,太上皇的这几句话让郭戎异常的震惊,做到这个程度,怎么说也有点过去了,毕竟只是……

说着,李诵拿起了手中的煤块,朝向太阳认真地看了。

说到一半,李诵突然停下了,看了看郭戎,然后笑着说道。

就在这一瞬间,郭戎突然感觉李诵一下子就苍老了,褪去了那种身上的那种属于帝王的气质之后,李诵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

不知不觉之间,李诵的脸上挂满了泪痕,李诵的称呼也从朕变成我,而郭戎则静静地站在旁边,把自己当成一个树洞。

看着两眼直勾勾等着自己要答案的李诵,郭戎感觉生不如死,这t让说还是不让说!

再次被李诵盯着瞅了半天,郭戎回过神来。

这句话说完,李诵只是静静地望着太阳,没有再继续的说下去,直到许久之后,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一只橘猫压海棠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