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见:强抢民女郭子仪!
尝读《剑侠传》昆仑奴盗红绡事,其人曰“当朝一品,再造社稷”语,实为郭令公无疑义。按红绡曰“家本良家,为主君逼娶为妾,至今心犹耿耿,故愿随崔生潜逃”诸语,事虽出于稗官家,不足深稽,可见当时法网之宽,故人乐为尽力。虽如汾阳勤慎,尚有小德出入之举,而世人并未以为非。岂若后世人情嚣悍,虽行如曾、史,稍有不当,则浮议蜂起,利害随之,其功业安得建树也。
------我是信达雅的分割线------
我(昭梿)在读《剑客图》当中昆仑奴的故事时,看到形容其中那位“盖世之勋臣”时使用了“当朝一品,再造社稷”这样的表述,考虑到这是大历年间,那除了郭子仪郭令公外,再没有别人当得起这样的称赞了。
而故事后面,女主角自述说:我本来是良家女,被强逼为妾,到现在心里也不情愿,所以愿意陪崔生逃走。虽然说这些都是稗官之语,不值得认真稽考,但也能看出来当时法网疏宽,对这些重臣很好,所以,智士猛将们才乐意为朝廷效力啊!郭令公一生勤勉慎细,虽然有这种小小失德的事情,当时的人也并不觉得有多么重要。那里像是现在,人言嚣嚣,世情悍凶,就算你平日里有曾参、史鱼一样的德行,只要稍微一件事没作好,马上就会被舆论围攻,也马上就会有相应的处罚下来,都这样搞,(能人志士们)又怎么能够建功立业呢?!
------我是先解说关键字的分割线------
《剑侠传》:这是一部明代出版的小说集,据说是由王世贞整理编辑的,其中收录了唐、宋、元、明各代的剑侠故事共33篇,今天来说,这部书的衍生物《三十三剑客图》可能会更加有名,金庸先生《越女剑》的故事,就是由其中《老人化猿》一篇改写而成。
昆仑奴盗红绡事:这是《剑侠传》的第十三个故事,讲大历年间有个姓崔的年轻人,到当朝“盖世之勋臣”家里吃饭,和人家的妾侍看对了眼,于是依靠自己家里一位昆仑奴的力量把红绡女偷出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汾阳:指郭子仪,他以功封汾阳郡王,所以时人往往以“汾阳”、“郭汾阳”称之。
行如曾、史:指曾参、史鱼。这也是一个常见用法,曾参以“孝”闻名,配享孔庙,史鱼以“直”著称,曾经让儿子不要埋葬自己的尸体,以此向卫公作最后一次进谏,两人一忠一孝,经常被这样连用,来指代德行高洁的人或行为。
------我是这才进入正题的分割线------
前文作者昭梿,全名,是爱新觉罗昭梿,大贝勒代善的后人,“我大清”正儿八经“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但是父子两代连续卷入大案,分别被削爵、圈禁,前后数十年间,起浮不定,唯以读书自娱,最后留下这部《啸亭杂录》,也算是相当珍贵的史料了。
昭梿的父亲在乾隆年间卷入的是自雍正年间传承下来的皇位继承权之战,能够只是削去一切官爵,全身而退,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而再考虑他“仅仅”被冰冻了二十三年就放出来还重新取回了已经断绝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礼亲王”之号,那简直就是雷霆雨露之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