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成唐小雨两口子到了地里,看着已经有一扎高的玉米苗。“怎么长得这么快?”
“还行吧。玉兰说因为现在的温度比春天高。”
家里的四个人正在地里用小锄头除草间苗。
小两口替换下来于美英和老王头。
“娘,我来,你歇着。”
于美英笑着站起来。“行,你们两个来,我回去做饭。”
她是真的担心家里,那么多的钱在家里,她还真的不放心。
其实玉米苗还真的不高,现在间苗也是让留下来的玉米长得更快,还有一点是房子马上就要上梁了,真的没有时间。
姑嫂两个在一排干活。“玉兰,这玉米真的能行?”
“大嫂,我算计着可以,试试吧,要是行,一年两茬收成,就是肥料必须要跟得上。”
一直到了中午,他们四个才回家。
中午没有休息,继续在地里间苗,现在草还小,干活也快。
一直干了两天,两家的玉米地才总算是干完了。
这天他们祖孙三个赶车去拉檩子。一家一家的,罗玉兰在房场等着帮着卸车。
“玉兰,玉兰,我听说王二梅昨天夜里跑了。”王新野小声的告诉媳妇。
“跑了?”
“是啊,我听着好像说前一阵就跑过,自己回来了,挨打后老实了一阵,这又跑了。”
一个十二岁的丫头跑了,名声可是不好听。
罗玉兰知道王二梅去干什么了。希望她的愿望能够成真吧。
“你知道去哪里了吗?”
王新野摇头“不知道,刚才我们就在他家不远装檩子,听着那个老虔婆打他家的两个闺女。
他们说那个三梅和你一样大,动不动就挨揍。”
“他们家也太乱了。”
王新野笑着点头,“他们都说我的命好,找了一个你这样的媳妇。”
“我比她还要厉害吧?”
“那不一样的。我听说那个王一梅被打了,告诉王大山说家里的钱都没了,让她娘给她姥姥家了,一会儿你跟我们去拉檩子就能听到了。”
罗玉兰摇头,“左不过就是两口子打架呗,我没有那个兴趣。”
“玉兰你不去,可热闹了。”
罗玉兰还是摇头,就他们的破事她还真的不愿意听。
一天的时间,他们祖孙三个借来了八十跟的檩子,已经和人家说好了。家里的房子盖好了以后今年一定还人家。
那就是秋后他们几个要上山砍树了。可能不够的,毕竟家里的需要木头的地方还不少。
第二天,四人赶着两辆车去拉花架了。
罗玉兰到了木匠家里,第一眼就看上人家屋子里放着的大门。
“大叔,这大门怎么卖?还能不能再做大点,将来家里的牲口车得赶进院子里。”
“小丫头,你爷爷已经定好了大门了,放心吧,不说两辆车可以并排赶紧去,也是差不多了。”
罗玉兰这才笑着点头。她也帮着装花架,人家都给数好了,一百根一捆,这样数数也方便。
今天一天两辆车跑了三趟,花架才拉回来,今天夜里房场一定要留人了。要不然也怕丢了。
还有五天的时间,就可以上梁了。
于美英再次的在房场这里准备了灶台,要在这里做饭。家里这么多人吃饭也坐不下。
“爷爷,上梁后就可以上瓦片了吧?”
老王头点头。“对,那片上了以后可以装窗户门了。”
罗玉兰这个高兴啊,就可以装修里面了。
墙面,地面都要水泥抹上,外面半个院子还要用石头码一层,上面抹上水泥,将来打麦子也就不发愁了,对了。没准山上的麦子就可以用到了。
罗玉兰美滋滋的想着,也和王新野说出来自己的想法了。
“玉兰,咱们还要去找杨老二呗?”
“是啊,家里也没有剩下多少洋灰了。问问宋海生需要多少。”
王新野自从第二次捡到钱以后,也不小气了,盖房子那是绝对够的。
唐家父子是在六月三十过来的,明天就是上梁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