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想开(1 / 2)

大集这天老王头拉着两只母羊去集上了,罗玉兰他们三个上山去割红薯秧子。

先割下来一些给家里的牲口吃,现在的秧子也没有多大作用了。

三人下山都是背着满满的一筐红薯秧子。罗玉兰还挖了一些红薯,她想吃了。

玉米明天就可以掰了,他们三个商量好了,直接的背着剥好的玉米棒子下山,玉米秸子放在山上,等到干了再往下背,要不然也太累了。

已经十月份了,罗玉兰心里一直都在猜测外面的动静,可是现在还不能出去。

后来她也想清楚了,还是把眼下的日子过起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罗玉成告诉娘明天她们要上山去收玉米。

于美英还是三点就起来做饭,孩子们这一去就是一天,干粮一定要带的足了。

第二天,三人带着娘给准备的水和干粮,一人筐里背着柴刀和枪,一人背着麻袋上山了。

山上的玉米并不多,也就是有半亩地,不过这里罗玉兰施了肥,玉米长得好。

王新野一边掰一边感叹“玉兰,还是山上的地肥,你看玉米棒子,顶咱们家的两个了。这半亩多地比咱们家一亩地的产量还要高。”

掰下来的就是剥好的玉米棒子,都是扔在背着的筐里,满了就装麻袋里。

“玉兰,咱们什么时候去定石头?”王新野现在就想着秋收后就赶紧的盖房子,以前还担心钱的问题,现在不用了,他算计过了,两家的房子一百块大洋就够了。

“等到秋收过后,现在人家石匠也一定在秋收,再说了,我不想咱们的种的菜被糟蹋了。”

“玉兰,咱们用不用先挖地基?”

这个罗玉兰还真的不知道“回去问问爷爷。对了,我要回去设计房子。咱们既然要盖新房,就一定要盖顺心的。

我想着正房咱们要六间。可以做出来两个堂屋,一个堂屋放两个灶台,另外的一个堂屋搭裤子,也可以烧炕的那种。将来要是不想要地炉子了,也可以改成灶台。

但是我是不想改的,我就想着那个堂屋做客厅,将来找木匠做一套好看的家具。”

王新野脸上都是面容,“我看行,都听你的。不行咱们赶车去买煤块,烧炉子也是一样暖和的。”

“还能买到煤块?”

“当然可以了?我以前就赶车去县城卖煤块的。”

“那可是好了。咱们还要盖两间库房。地窖就在库房下面。这次有石头,咱们用石头垒上。

厢房也要来两间,院子里还要盖猪圈,牲口棚,鸡圈。”

王新野就在一边笑着点头。

罗玉成听着,“玉兰,这得花多少钱?”

“没事的,咱们把钱都花光了,到时候没准还有意外之财呢。”

这下两人都不说话了,那一罐子的钱本来就是她捡到的。

罗玉成带过来二十条的麻袋,将将呼呼的装下了。

现在已经中午了,三人也是满头大汗的,坐下来歇了一会儿才吃饭。

也不着急,罗玉兰让他们两个睡一会儿,要不然白天也是不好往回背。

罗玉兰没有睡,她拔下来一簇的花生。笑着想着,花生今年也一定是丰收。看書喇

感觉花生也能拔了,不过还是回去问问老人家,老话说的真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红薯秧子现在已经少了不少,冬天的时候家里的小毛驴和羊应该是够吃了。

看着萝卜已经长出有萝卜了,希望能多出一些,回头擦萝卜丝,也比吃酸菜要好。

她就好像是将军巡视自己的领地,想好了,明年开春这里还是种小麦,八月份收也没有什么的,而且感觉长的还是挺好的。

今年下雪以前自己过来攘点底肥,应该会有效果吧?

她是真的不确定,因为空间里化肥多,也不在乎浪费这点了。

红小豆也长的挺好的,过年想吃粘豆包和豆包都没有问题的。

反正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而且收获颇丰。

罗玉成他们醒来以后,三个人就开始刨玉米秸子,这次是直接的刨下来的。

“玉兰,爷让咱们用玉米秸子把麦秸盖好了,明年盖房子也是要用到的。”

“用麦秸干什么?”

“就是砖瓦房也要用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