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麦收(1 / 2)

姐弟两个都点头。

装上车,另外一辆车东升赶回去了,明天过来装粮食就行了。

第二天王同林没有时间了,他得到了通知了,小鬼子投降了。这是普天同庆的大好事。

他安排小杜关上粮油铺子,让他陪着姐弟两个收拾孙家的东西,他离开了。

再说罗家,王同林离开的第二天,他们去卖豆腐了。

他们乡下没有受到波及,所以来了卖豆腐的,还是很多人都出来换了。

罗玉兰王新野他们两个从唐庄回来以后,大哥他们也回来了。

“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消息?”罗玉成问。

王新野摇头,“可能是咱们两个村子太偏僻了。”

外面怎么样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他们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

现在山上的小麦已经黄了,老王头特意的过去看了看,决定这几天就割麦子。

八月的天气那是说下雨就下雨的,都担心小麦赶上连雨天,到时候发芽就白搭了。

有两亩地的麦子,这对于他们这些常年干活的人来说真的不是事。

“爷爷,这麦子要晒在哪里?我们要背回家里晒吗?”罗玉兰问。

老王头摇头“最好不要背回家,不行就放在你们砌的平台上吧。我和你娘干不了重活,可以在那里打麦子。”

“行,爷爷,咱们明天开始吧,早一天是一天。”

他们爷俩到家,和家人说了。

罗玉成赶忙的去找镰刀,都是新买的,找出来再检查一下。

“咱们明天四点出发?”王新野问。

老王头点头“行,一会吃完饭咱们去收拾台子,还要把家里的草席子带过去,要不然麦粒掉进缝里。”

“爷爷,咱们直接的在麦地边打不行吗?”唐小雨问。

“那里太软了,还是石头底能用上劲。”

下午除了于美英在家里所有人都上山了,把石头缝再次的堵了一遍,还要整个的扫了一遍。

草席子放在了一边,等着明天再放。

第二天于美英不到三点就起来做饭了。昨天晚上已经发面了,蒸馒头炖肉带着炒大酱。

一家人吃完后上山。两位老人在半山腰准备,他们五个背着上次背玉米的架子拿着镰刀直接的上山。

“玉兰,一会儿我和小野先割一个来回就往下背。”

“行。那样速度还能快点,今天的天气好,希望这两天都是这样,千万可是别变天。”

都是干活的好手,只有罗玉兰不适应。猫腰干活她不犯怵,就是这双手配合的不太好,不过适应了一会儿也就习惯了。

握着沉甸甸的麦穗几个人脸上都是笑容。

“今年咱们的小麦就留着家里吃。”罗玉兰抹了一把汗,还真是挺不容易的。小麦有麦芒的,挨到皮肤非常的难受。

“爷爷说咱们秋收后在家里的地里种上两亩。”王新野也是一边干一边说。

“也行,比这里应该会松快一些。”

罗玉成和王新野两个一条垄割到头就开始往回捆小麦,这样好往回背。

罗玉兰他们三个继续,都想要快点。

五个人一直到了十二点多,所有的小麦都背到了半山腰。

于美英他们爷俩也是在打小麦,已经灌了三袋子的麦粒了。

每个人脸上都是晒得通红通红的。

于美英看到几个孩子一起回来,就知道这是已经都背下来了。

她停下来“王叔,咱们歇一会儿吃饭。”

一家人都围着窝铺坐下来,这里还是能够遮一些阳光的。

“爷爷,我看着能打十多袋子的小麦。”罗玉兰笑着说。

“嗯,这麦粒沉甸甸的,一亩地可以打五六百斤了。”老王头也是真的高兴啊,以前也种麦子,可没有真的高的产量。

“王叔,明年咱们在地里也种上。”于美英也笑着说。

对于乡下人来说,什么都没有丰收让人高兴。

“我也是这么想的,就种两亩地的小麦。”

罗玉兰想着自己在空间里找麦种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有在小麦收割以后才种的玉米种子。

今年秋收抓着种两亩地,六月份可以收小麦了,那样就可以接着种玉米了。

不过她现在没说,等到时候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