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文鸯(1 / 2)

三国雄儿传 日新说313 2010 字 2022-10-06

公元268年,晋国泰始四年,蜀汉延和五年,吴国宝鼎三年,冬季。

蜀汉朝廷上,已经有六十七岁(虚岁)高龄的太傅姜维力主要率军北伐,上至太皇太后(张皇后)、天子刘慷,下至尚书令樊建、侍中霍弋等人,都知道无法阻止他再次踏上这条漫漫征途。

姜维本人认为这是北伐的大好时机,除了他前面列举的外部理由外,蜀汉的情况经过这三年的内部糅合,也比以往北伐时更为有利。

水衡都尉陈裕已经为大军出征筹集了大批钱粮,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国库内帑、前线邸阁储蓄充足,十万大军出征,足以支撑一岁以上,沿途舟车人力转运输送,可确保北伐军队在前线绝无匮粮之忧。

秘书令郤正、中监军刘遐这几年明显偏向如日中天的姜家这边,姜维又为儿子姜述定下了与柳家的亲事,进一步捆牢了与镇军大将军柳隐的利益联结,他出征时再带走侍中霍弋、虎牙大将军句安等人随军,朝堂上只有一个尚书令樊建,无法翻云覆雨,姜家父子走后,不惧后方有人作乱。

朝议既定,蜀汉的战争机器当即启动,姜绍很快就会返回汉中,在这个冬季完成北伐的各项准备工作,然后等待姜维次年开春北上,率军讨伐晋国。

出宫后,两父子坐在同一辆马车上。

姜维原本进入马车后就眼睑低垂、闭目养神,这也是他一贯的做法,执政蜀汉朝廷,日理万机,每日都会被各项军政要务缠身,他已习惯争取利用任何一点闲暇时间休息。

可过了一阵子,他突然双目睁开,抬高视野看向一旁的姜绍,“子复,刚刚你是不是有话没有说?”

姜绍没想到姜维方才殿中议政的时候有注意到自己的神情变化,还猜到了自己的心思,只得开口答道r>

“晋国虽然初建,但司马家为了篡夺曹魏基业已经谋划了三代人的时间,虽然有些弊病在,但中原各地终究没有大乱动荡,可见人心思安,司马炎虽然不见得有经略国家之才,但只要任贤使能,只怕此番北伐征战依旧大不易。”

姜维也不否认,冷冷一笑旦北伐开战,以小国敌大国,肯定不容易。话虽如此,可是眼下的确是北伐的大好时机,你难道不知,这晋国虽然初建,但已经有了季世(末世)的气象!”

说着,他也不让姜绍搭话,径直又说道r>

“某观晋国之政多时矣,若真是雄主良臣在朝,那此时北伐可能是要缓一缓,但晋国人才,某看是良莠不齐,至多是优劣各半吧。”

“晋国司隶校尉、上党人李憙上奏弹劾原来的立进县令刘友、前任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以及已故的尚书仆射武陔侵占官府稻田,请求免去山涛、司马睦等人官职。武陔已死,请求贬损他的谥号。”

“此奏疏一上,朝野物议沸腾,你道晋国朝廷是如何处置的?”

“那司马炎下诏说,法者,天下取正,不避亲贵,然后行耳,吾岂将枉纵其间哉!然而考察此事是刘友做的。侵犯剥削百姓,迷惑朝廷官员,奸臣居然敢做这样的事,当刑讯追究刘友来惩治邪佞。山涛等人如不再出过失,都不可问罪。《易经》说‘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如今李憙坚持一心在公的志向,按照责任办事,可以说是‘国家的司直’。汉光武帝说过戚且敛手以避二鲍’说的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要告诫众多官吏,今后各自慎重对待自己的职务,如此宽容的恩典,是不会多次遇上的。”

“此事风头过后,司马炎就把那李憙升为晋国的太子太傅,这是唯恐他再打击洛阳城内的权贵豪强,给他这个晋国皇帝添麻烦啊!”

说完这件事情,姜维语重深长地说道之大本,在于刑赏,刑赏不明,政何以成!司马炎赦山涛而褒李憙,刑、赏两失。使憙

所言为是,则涛不可赦;所言为非,则憙不足褒。褒之使言,言而不用,怨结于下,威玩于上,将安用之!且四臣同罪,刘友伏诛而涛等不问,避贵施贱,可谓政乎!晋国创业之初,就政本不立,想要垂统后世,不亦难乎!”

听完姜维的话,姜绍点点头,不得不承认晋国在不顾国法、纵容包庇权贵上,是历代开国之初罕有的,尤其是相对于汉、魏这种崇尚霸王道的国家,更是不可想象,也难怪推崇诸葛丞相治蜀的姜维会说晋国是末世之气象了。

回到北伐这件事情本身上,姜绍盯着马车车窗看了一会,转头说道一次北伐,秃发鲜卑可堪一战,在鲜卑大人秃发寿阗死后,如今的鲜卑大人秃发树机能英勇善战,颇有谋略,且野心勃勃,不甘心任由晋国边将胡烈摆布,鲜卑部落男女老少皆是上马可战之兵,拉出来也有控弦数万,这支鲜卑人的军队若是能够用好,用的时候合适,不下于在战场上增加千军万马的效果。”

说起来,向雍凉等州迁徙的秃发鲜卑部落原本也是陇右地区曹魏军队的助力,不过他们与被当作炮灰部队消耗的羌胡骑兵一样,往往既要被征发为兵,或被掠沦为权贵大户奴婢或佃客,侥幸留下来的部落还要缴纳赋税,在这种严苛高压的政策下,边境的胡、汉矛盾在日益积累,只等着有朝一日火山彻底喷发。

而胡烈的强硬手段就是这个导火索,在改朝换代之后他也算是求官得官,被晋国朝廷封为安西将军,授予都督陇右诸军事的权力,堪称是晋国在陇右地区的军事一把手,虽然他头上还有一个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的扶风王司马亮,但司马亮的作用更多的是在政治作用上,在陇右各郡的军事上,勇烈的胡烈绝对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对于这些在内迁后逐渐做大的秃发鲜卑部落,他一向是致力于武力镇压这些野蛮的胡人,对鲜卑部帅是采取了高压态势,这就与一心想着要壮大部落实力的鲜卑部落新大人秃发树机能产生了不可修复的矛盾。

一场边境的胡、汉之战渐渐不可避免,只不过在晋国朝廷上下看来,这就是一场郭淮、陈泰等人平定昔年羌胡部落叛乱的翻版,一定是一场摧枯拉朽的屠杀过后地方大定,而在姜绍看来,这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边境叛乱,且可能让晋国陷入不断掉肉失血的地步。

他之所以对此与时人的看法完全不同,乃是在后世他听说过秃发树机能这个名字,好像当时在某乎上有一个提问类似于“有什么人名字听起来很一般实际却很厉害的”,其中就有人回答了秃发树机能的名字。